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29017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8
《校长眼中的名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校长眼中的名校主持人语:关于名校内涵的讨论由来已久。去年年底,杭州市教育局出台了《杭州市中小学名校认定标准及办法(试行)》,试图用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和判断小学、中学、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是否属于名校。这一做法引起了教育界,尤其是校长们对于名校内涵的思考和讨论。 不论衡量名校的行政标准是什么,一所学校要成为名校,首先都要得到市民和社会的认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长们对于名校的要求还是相当高的,清华、北大是他们公认的名校,但是对于中小学来说,哪所学校是家长心目中的名校这一问题的确令不少家长犯难,一位家长坦言,大连的一些重点高中确实是老百姓心目
2、中的好学校,但是能不能称之为名校,还真的难下结论。看来,要想成为家长心目中名校,学校还要不断地努力。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们是如何看待名校内涵的?日前,记者对此问题做了采访。 历史是学校的血脉 主持人:评价一所学校的标准有很多,家长们关注的主要是成就标准,看它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看它培养出多少有成就的学生。但是一所学校要成为名校,还要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精神内涵。 鞠振伟:名校本身是一个有历史跨度的词语,它不是短短几年就能造就的。我们印象中的名校,都有自己的传统和精神,有自己引以为豪的先辈。这些传统和精神已经成为了一种教育理
3、念,贯穿在学校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使得该学校在学生培养、知识传播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当这所学校的学生走出校园,你也可以在他的身上看出属于这所学校的独特的气质。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长期的积淀过程,一所学校多年来形成的校风、学风、所积淀的文化底蕴、历届著名校友所带来的精神财富等等,这些都不是在短时间内能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们说历史是学校的血脉,没有文化的学校是一所贫血的学校。 文化是学校的营养 主持人:一所名校,除了要有历史的积淀,还要注重对于学生人格的文化熏陶。近年来,我市的一些学校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开展文化艺术节的活动,请
4、来文化界的名人与学生沟通,前不久,大连八中还请来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到学校,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这些都是很大的进步。 黄启成:文化是土壤,内涵丰厚的文化熏陶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品位,开启学生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如今的教育并不缺少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但作为育人主体工程的学校教育,如果离开了对学生智慧和灵魂的关注,就失去了教育本意。在这个意义上,未来学校的竞争,将不再是单纯的教学设施之争、名师之争、学苗之争,从很大程度上将是学校文化内涵的竞争。名校不是自封的,是长期奋斗的结果。没有不断进取的
5、精神,是很难产生名校的。而无论是文化、制度还是精神,都是一代又一代人在奋斗中不断总结积淀的结果。 为学生的人生发展负责 主持人:学校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家长希望把孩子送入名校,学习成绩和升学只是一个方面的因素,名校的教育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作用。好的品质和习惯能为学生之后的工作和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石杰:一所名校一定要做到为学生的人生发展负责。过去,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一块砖”,搬到哪里,在哪里发光;现在,每个人都要规划、设计自己的人生轨迹,不再是“一块砖”那么简单的要求了。所以学校要在学生
6、的学习时代就培养学生的自主教育能力,给学生创设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条件,让学校教育很好地与时代要求接拍。比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单把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学目标,还要把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作为目标明确出来。同时,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社团活动的空间和条件,让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得到锻炼。我认为,要衡量一所学校,要看它能否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负责、看它培养出来的学生对社会的贡献量。 王大力: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学校培养的应该是社会需求的人。社会是由各种不同的岗位所组成的,所以不同层次的人都应该在社会中得到需求。但是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身心
7、健康,积极向上。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具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终身学习精神和能力的身心健康的人,能够主动发展的人,对社会有益的人,名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是应该如此,而且标准还要更高。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主持人:校长的管理主要是对于教师的管理,而教师才是每天对学生言传身教的执行者。都说“名师出高徒”,对于名校来说,是不是也不例外? 杨骞: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如此,中学也如此,任何一所学校都应如此。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言,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
8、之源,是关系学校发展进程、水平、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决定因素,是兴校、强校的关键。要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着力于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的教育应定位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