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的研究进展

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的研究进展

ID:38727360

大小: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8

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的研究进展_第1页
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的研究进展_第2页
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的研究进展_第3页
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的研究进展_第4页
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摘要阐述了昆虫性信息素的概念及其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化学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应用,展望1.前言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Fabricius)是一种间歇性发生的世界性害虫,一年可发生多代,其幼虫食性杂,危害170多种作物,在气候和食料适宜时,易暴发成灾。目前对其防治仍以化学农药为主,但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斜纹夜蛾普遍产生了抗药性。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印度、埃及、日本、土耳其等地以及中国台湾、上海等地区先后报道斜纹夜蛾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以及苏云金杆菌(

2、Bt)等多种杀虫剂产生抗性[1]。如何有效地控制其危害,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昆虫性信息素防治害虫是新发展的一项利用害虫性诱作用的防治技术,具有灵敏度高、专一性强、成本低廉、安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深受人们欢迎,特别是近年来昆虫化学生态学的迅速发展,性信息素防治技术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害虫的综合治理[2,3]。2.斜纹夜蛾生物学特性斜纹夜蛾的生物学特性调查,对于准确预报害虫的防治适期具有重要意义。田间调查,一般采用5点法取样,每点调查20株,每3~5d调查一次,记录各种虫态的发生数量,作为分析虫量消长与生活史的依据。李卫[4]经过调查发现,在昆明地区斜纹夜蛾一年发生6代,危害高峰期主要

3、在6月下旬至10月上n旬。3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第1代;5月上中旬至6月下旬为第2代;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为第3代;7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第4代;9月上中旬至10月中下旬为第5代;10月中下旬至翌年3月中旬为第6代(越年代)。室内饲养,主要观察各虫态各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每天不同时间各观察一次形态特征、各记录一次室内温度,取平均值作为分析温湿度与发育进度关系的依据。分析不同温度下各虫态的历期[5,6]。姚文辉[7]经过室内饲养发现,在室内温度27-28℃、相对湿度74%-75%下,斜纹夜蛾世代历期平均为26.50d,其中卵期3.02d,幼虫12.63d,蛹期9.15d,产卵前期1.70d,

4、成虫寿命为3.73d(雄虫3.50d,雌虫4.38d)。李卫[3]还在室内饲养研究中新发现,雄蛾后翅后缘有一黄色条纹,可用于雌雄蛾的鉴别;雌蛹和雄蛹的鉴别可通过其外生殖器的特征识别,雄蛹最后一腹节上端生殖器明显突出。3.斜纹夜蛾发生规律斜纹夜蛾是世界性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一种杂食性、暴食性、暴发性、繁殖力强的害虫。对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是有效防治斜纹夜蛾的前提和基础[8,9]。环境条件是影响斜纹夜蛾发生的外界条件。斜纹夜蛾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包括食料、天敌和人为因素;非生物因子包括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气候因子包括温度、湿度与降水、光

5、、风等,土壤因子包括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上壤理化性状[10]。据报道80年代以前,浙江省主害作物大豆以插花、零星种植为主。种植业结构大幅调整后,从1991年种植的1340hm2大豆,1993年跃升到3205hm2,1998年又猛增到6667hm2,并增加了反季节栽培的菜豆、豇豆近667hm2;十字花科的青菜、包心菜、花椰菜等从1985年前的6460hm2,到1989年已达1.4万hm2。生态环境的激烈变化,对斜纹夜蛾大发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11]。杨明文[12]通过对临沧低热烟区性诱剂监测研究发现,观察的3个连续世代发育历期分别为32、32和36d,分别比理论历期短12.12、11

6、.60和13.07d;平均历期33.33d,比理论值短12.23d,说明斜纹夜蛾在烟田自然环境中的发育进度比日平均温度相同的恒温条件下的发育进度快。曾爱平[13]发现湖南斜纹夜蛾每年初始虫源全部为外地虫源;按虫源性质,全年可分为4个不同的发生时段;3月的诱蛾量与4—6月诱蛾量有显著的相关性,1月平均温度与4—6月诱蛾量也有明显的相关性(达90%可信度)。天敌对斜纹夜蛾的发生为害影响较大。据观察田间湿度大时,白僵菌对斜纹夜蛾的寄生率很高,汪云好[5]通过观察发现1998年和2002年7~8月份寿县均多阴雨天气,田间湿度大,白僵菌自然寄生率高,分别为42%和29.2%。因此,斜纹夜蛾均偏轻

7、发生。4.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鉴定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昆虫性信息素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大田生产,在应用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被称为"第3代农药",昆虫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一般并不十分复杂,例如鳞翅目昆虫多数为10-18碳的直链不饱和乙酸酯及其醇或醛,也可能是位置异构体、立体异构体或结构近似的非异构体的混合物,少数含有环氧结构[14]。Tamkai[15]等(1973)鉴定了斜纹夜蛾的性信息素成分为9Z,11E一醋酸十四碳二烯酯(A)和9Z,12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