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茶树斜纹夜蛾的发生及防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茶树斜纹夜蛾的发生及防治论文.freel2以上。斜纹夜蛾首次为害茶树的时间是2004年8月上旬,发生在该镇响山村,茶园面积约10hm2,全部遭受为害。虫口密度高达300万头/hm2以上,.freelm,翅展37~42mm,前翅黄褐色至灰褐色,后翅银白色,有紫色反光,翅脉呈暗褐色。主要特征是前翅的前缘至翅中央(环纹和肾纹之间)有3条明显的白色斜纹。卵扁半球形,直径0.5mm,初产黄白色,孵化时紫黑色。卵块椭圆形,由2~3层卵粒叠成,上盖灰黄色绒毛,每块卵一般有数十至数百粒。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5~51mm,体色变化大,有黑褐色、暗绿色、灰绿色,茶
2、树上表现灰绿色,芋头上表现为黑褐色,甘薯上表现为暗绿色。主要特征是虫体背部和两侧有5条黄白色线(背线、亚背线、气门下线),中胸至腹部第9节在亚背线上侧各节上有1个近半月形黑斑(茶树上为害黑斑不明显),气门和胸足呈黑色。蛹长15~20mm,初蛹为脂红色,后逐变为赭红色。腹部4~7节背面和5~7节腹面前缘密布圆形小刻点,气门黑色,椭圆形,向后倾斜,气门后有凹下空腔1个。腹部末端有1对粗大弯曲的刺,刺基部分开。3生活习性浙江1年发生4~5代,以蛹在土下越冬,但迁飞可能性很大。根据近5年来观察,斜纹夜蛾每年初次为害茶树在6月下旬(第2代),暴发为害期
3、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高温期,据沙头镇茶树遭受为害时期来推测,成虫盛发期应在7月中下旬(第3代)。成虫日伏夜出,白天躲在杂草或土缝中,日落开始活动,取食植物花蜜进行营养补充,夜间交尾产卵3。趋光性弱,但对黑光灯趋性强,喜食糖醋配制。产卵前期1~3d,个别羽化后即交尾产卵,羽化后3~5d为产卵盛期,产卵量与营养、气温等环境有关,一般3~5块,多者8~17块,一般卵量几十至几百粒。据有关调查发现,一块卵幼虫达到300多头。卵多产在茶树中部叶背。卵期同气温关系很大。据记载,日均温22.4℃卵期平均7.3d,25℃为2.9d,28.3℃为2.4d,
4、30.7℃为2d。幼虫共6龄,初孵幼虫集中取食,3龄前为害茶树幼嫩叶肉,4龄暴食茶树嫩叶嫩茎。幼虫具有假死性,一遇惊动即刻卷曲滚落到地面。4龄后出现避光性,白天躲在茶树桩附近土面或土中,夜间和早晨出来取食。幼虫历期同温度呈负相关,当日平均温度21.2℃时平均幼虫历期26.7d,26.8℃平均16.9d,29.5℃时平均14.8d,30.2℃为12.4d。据江西彭泽记载,各龄幼虫历期1龄1.8d,2龄2.0d,3龄2.4d,4龄2.5d,5龄3.0d,6龄5.0d,共16.7d。幼虫成熟入土1~3cm做椭圆形土室化蛹。蛹期日均温29.2℃,平均
5、历期9.4d(第3代),日均温23.6℃,平均12.9d。4暴发原因茶树斜纹夜蛾是一种喜温性害虫。近年来夏至梅轻,出梅早,7~8月均出现夏旱,持续的高温少雨,对其暴发为害非常有利。沙头镇甘薯等园地基本发展为种植乌牛早茶,全镇作物品种单一,食物短缺,使斜纹夜蛾集中转移为害茶树。茶农盲目增加用药量和次数,天敌被大量杀死,失去了天敌的控制作用。大量使用化肥,茶树生长过分茂密、嫩绿、抗虫能力减弱,有利于害虫为害。5防治措施一是建立预测预报,确定防治适期。根据斜纹夜蛾为害茶树初发在6月下旬,盛发在8月上旬的特点,应在6月初开始,选择上年发生较重、茶园面
6、积较大,采用黑光灯或糖醋配制(糖3份、醋3份、酒1份、水10份)诱蛾,确定蛾盛发期,从而推测卵孵盛期,确定2~3龄用药适期。二是农业防治。可结合采剪、耕作、施肥等技术进行;防治方法有效、安全,易于推广,措施多样,对斜纹夜蛾的抑制作用持久、综合。其局限性是见效缓慢,不易觉察,易被忽略;防治效果不明显,或仅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虫害,某些措施有时可能与防治害虫矛盾。三是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及其产物控制害虫的方法。包括传统的天敌利用和昆虫不育、昆虫激素及信息素的利用等4。此外,还有尚未被利用的高等植物。生物防治可克服化学防治导致害虫抗药性、杀
7、伤天敌和污染环境等缺点,是茶树害虫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我国茶园的天敌昆虫有800~900种。生物防治途径:保护并促使天敌自然种群的增长,以加大对斜纹夜蛾的自然控制能力。保护方法有多种多样,对修剪、台刈下的枝叶,可先堆在茶园附近,以利于天敌迁回茶园,人工摘除的卵块、虫苞、护囊等应放在四周有水包围的坛、钵中,待斜纹夜蛾羽化飞出后再行处理。用草把收集蜘蛛,释放于茶园防治斜纹夜蛾;用人工巢箱招引益鸟啄食茶园斜纹夜蛾幼虫等。大量繁殖释放天敌。当本地天敌的自然控制力量不足,尤其是在斜纹夜蛾灾害发生前期,通过人工大量繁殖和释放天敌,可取得良好防治
8、效果。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