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交流”好才是真的好

小学语文论文:“交流”好才是真的好

ID:38726540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8

上传者:U-2437
小学语文论文:“交流”好才是真的好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交流”好才是真的好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交流”好才是真的好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交流”好才是真的好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交流”好才是真的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交流”好,才是真的好“交流”不算一个新名词,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直就存在着物质和精神层面的种种交流活动。《现代汉语词典》对“交流”一词的解释便是“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然而,“课堂交流”却有特殊的含义,应专指在特定时空里,师生、生生之间围绕文本,目的明确,并以口语为主的多形式的交往活动。“交流”,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手段,更是现代人的一种重要能力。笔者之所以认为“交流好才是真的好”,更是因为今天的语文课堂,“学生交流”这一块还远远没有到位。虽然在课堂上我们不乏听到“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之类的教师话语,但大多是“虚晃一枪”,“课堂交流”只是一个停留在口头上的招式而已,未能体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那么,从操作层面上研究,课堂交流应当有怎样的实施方略,方能使其落到实处呢?一、交流要定“质”课堂交流,它应当有可供客观衡定的质量标准。这就首先要区别“课堂交流”与“提问应答”之间的区别。第一,“提问应答”常常是一种教师考问,学生则多数为被动的指名回答;“课堂交流”则是学生有充分的探究准备之后的主动要求和自我展示。第二,在传统的逐段讲文的课堂中,面对教师琐碎的提问,学生习惯于简单回答,往往只是从课文中找个词语或句子以读代答,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悟。而“课堂交流”则应当以成段的话语,进行有头有尾、有理有据的阐述。如果学生不会交流,教师则应当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交流,而不能消解了“质”的意识,淡化了“引导过程”。第三,“提问应答”多数形成的只是师生双向之间的段距离交往,而“交流”则往往体现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思维碰撞,有助于激起头脑“风暴”。[案例]:苏教版第五册《军神》(情景:师生满怀崇敬地追忆那艰苦的岁月、怀念那位为革命立下赫赫战功的英烈。同学们纷纷被刘伯承同志英勇无畏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生:我爸爸是一名眼科医生。我听他说,眼睛是非常精细的一个器官,他带给身体的那种疼痛是们的身体根本无法承受的。上次我的眼睛里面张了一个小疱去切除时,上了麻醉药我都觉得疼。更何况那么多刀的大手术呢?万一流血过多昏死过去或者因为难以忍受疼痛动了一下,影响了手术,导致双目失明,情况不是更糟吗?所以,我觉得刘伯承同志这么做是不对的。(顿时,教室里如炸开了锅,有的学生颇感认同地使劲点头,有的学生陷入沉思,更有的学生持反对意见。)师:陈钢同学联系自己的经历说得似乎也挺有道理,那你们怎么认为呢?生:(思考、讨论、交流)生1:我觉得刘伯承同志的这种做法虽然不科学,但这也实在是由于当时的战争环境所迫。师:是啊,如果条件允许,任何勇敢的行为都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生2:课文里刘伯承不使用麻醉,还忍痛数刀数,这的确不可思议,让我们常人无法接受!也正是因为这样更体现出了他那种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他热爱的祖国,他忠诚的革命事业的英雄气概。师:我们常人无法接受的做法与刘伯承斩钉截铁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另一个侧面更丰满了他的形象,体现了他的英勇无畏。生:(若有所悟地点点头)师:大家谈得很透彻。如果能把这么多根据连起来有头有尾地说,这才是“交流”,谁来试一试?…………[反思]:这个教例中说明这个教者不仅注重交流,而且能够坚持交流的方向和要求,在个体发表见解、群体辩论求解之后,再让个体作全面述说,体现了引导学生在交流中逐步学会交流的质量意识,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二、交流要定“题”课堂交流的呈现虽然可以分布于教学过程,但主要还是在深读研究阶段。这时的课堂交流能否到位,与探究题的质量是有重要关系的。这就是说,交流题要有较大的覆盖面(能涉及课文的大部分,有充分的思维空间),有较强的穿透力(能直击课文的要旨,有正确的思维定向),有较好的探究性(能印发疑窦,有合适的思维强度),有较浓的情趣味(能激起研读兴趣,有一定的思维诱力)。[案例]:特级教师周益民《逆风的蝶》片段一:评议“强大”师:请大家静静地想一想:蝴蝶和狂风谁更强大?生:我认为狂风更强大。狂风已经把蝴蝶吹得像秋叶一样在翻卷了。生:我觉得蝴蝶更强大。狂风在我们眼里是强大的,但在逆风飞行的蝴蝶看来远远没有他的决心大。生:我觉得蝴蝶更强大,蝴蝶心中那股爱的火或可以把狂风燃烧掉。师:这个约定给了蝴蝶多大的动力啊!(出示:一想起这个美丽的约定,蝴蝶的心中——)生:一想起这个美丽的约定,蝴蝶的心中就产生了和风对抗的力量。生:一想起这个美丽的约定,蝴蝶的心中就涌起了阵阵的暖意,增添了无穷的信心。师:看来这已经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约定。同学门想一想,这已经成为孩子心中的什么了?生:已经成为了他心中的一份责任。生:已经成为了他心中的一个信念。生:已经成了他的生命。师:正是为了这个诺言,蝴蝶逆风前行,不可阻挡!…………[反思]:“蝴蝶和狂风,到底谁更强大?” 这问题是基于教师对文本内涵的准确把握,是基于对阅读教学规律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提出来的。学生要解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仔细阅读文本、感受文本,然后跳出文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积淀解读文本,实现自我与文本的对话。在自我表达与相互倾听的过程中,完成对文本的再度理解和超越。而讨论和填空这两种看似简单的形式,却唤醒了学生对蝴蝶“信守承诺、诊视情谊、追求美好”精神的由衷敬佩。这是对主体灵魂的唤醒、心灵的充实、精神的重塑、思想的升华和美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思维越来越活跃,而且语言也越来越生动,越来越有滋味,。学习的幸福感在慢慢地膨胀。一、交流要定“程”交流是一个过程,而不应单一地急于去追求结论,甚至把凝固的结论强加给学生。所以,良好的课堂交流状态,它既是学生从不会交流到学会交流的方法掌握、提升过程、更是不同的认识相互排斥、冲撞、融合、认同的过程。课堂交流就要定位在这样的过程之中。[案例]:小学苏教版语文第四册《台湾的蝴蝶谷》师:(出示课文第二小节)这句话中哪些语句让你印象深刻?找出来并谈谈你的感受。生1:我喜欢“色彩斑斓”,这个词写出了蝴蝶颜色的鲜艳,看到这个词,我就感觉到蝴蝶的美丽。生2:我觉得这个词可以换成“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生3:“聚会”是拟人的写法,这样一写把蝴蝶当成了人,感觉到蝴蝶的活泼可爱,也说明蝴蝶谷的蝴蝶多。生4:我们小朋友特别喜欢聚会,聚会时特别快乐。看到这个词,我就知道蝴蝶们赶到蝴蝶谷去的时候一定非常高兴。生5:“赶来”说明蝴蝶飞得很快,心情急切,希望快快飞到蝴蝶谷。生6:“一群群”写出了蝴蝶的多,也告诉我们蝴蝶是成群地飞的。师:那这里的“穿”和“越”交换一下位置好吗?生:异口同声,不好。生1:树林很大很大,小小的蝴蝶越过树林,会很累很累。生2:蝴蝶不会游泳,从小溪中穿过,翅膀会被淋湿,就不能飞到蝴蝶谷。生3:森林很高很高,蝴蝶飞过大树会飞不动的。生4:蝴蝶从溪水中穿过会淹死的,我们不忍心让蝴蝶淹死,所以我们不同意两个词交换。师:大家说的真好!就请用你们绘声绘色的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反思]:低年级儿童,心灵十分纯洁、美好,对自然和生命有着独特的感悟。在孩子的眼中,一个词就是一幅画、一个童话,孩子们用心去体味所得到的答案,是教师所欣赏和望尘莫及的。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让这种美保持下去,并发展起来。在广泛的交流中,对“穿”“越”二字是否调换位置,孩子从人文的角度发表意见,在他们幼小的心中不忍心让小小的蝴蝶掉入水中,不忍心让蝴蝶飞过高大的树林,这是孩子的真情流露,尽管他们的理由有明显的缺陷。(因为蝴蝶本身就飞不高)但是,一句句幼稚的话语里流淌着真实的情感,我们更应珍惜他们的独特感受。因为,让孩子保持这份纯真,比孩子明白蝴蝶飞不高这个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积累文本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情的陶冶,以及心灵的洗礼,让文本的“意”与学生的体验平衡,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属,此时的交流也就真正落到了实处。二、交流要定“本”课本是一课之本,也是学生深入解读、产生感悟、引发体验之本。因此,课本的用词造句、语言示范,不可淡出交流圈。有些学生在交流时往往忽略了研读课文的词句,而习惯于用自己不规范的语言去讲情节,甚至凭感觉揣摩。这种习惯很不好,使交流消解了教材作为语言范本的作用。[案例]:小学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生命桥》师:(绘声绘色地朗读《生命桥》这篇课文的原文。)听了这个故事,我们的心情总是难以平静,你此时最想说什么?生1:听了这个故事,我很感动。在动物界竟然也有如此动人的故事。生2:我很敬佩老羚羊,他们在生死面前是如此的镇定自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后果给了自己。生3:我很震惊,动物身上有如此伟大的精神。联想到我们生活中那些自私的人是多么惭愧----------师:这一幕太不可思议了!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与故事的主人公进行亲密的接触。说说,读到哪儿,你们的心情会难平而有所思?生:(默读课文。)生1:“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让我肃然起敬,因为面对死亡,他们一点也不恐慌,还如此平静有序,我们人类在许多时候为了自己的私利还会争得头破血流。师:请你用朗读表现你的敬意,赞美羚羊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英雄风度。生:我看到“试跳成功”顿时松了一口气,我觉得羚羊终于有救了。师:真是不幸中的万幸,羚羊终于有了一丝生的希望。让我们用最质朴的方式送去对他们试跳成功的祝贺。读——[反思]:语文课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便在于它不仅要使学生明白课文说什么(这是语文科所特有的)。所以,“课文是怎么说的”,也就应当更多地体现在语文课堂的交流之中。以上案例中教者从课外找来这篇课文的原文,配以扣人心弦的音乐和教师充满激情的朗读,拨动了孩子的心弦。原文中对课文前后情节的交代更为完整,对文本空白的填补更为丰富,既降低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更让学生对文本的“意”有更准确、深刻的把握。紧接着,老师又从“你们读到什么地方心情难以平静?”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悟情、生情。抓住了“老羚羊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山涧”这鲜活的形象、铭心的场景、抓住“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试跳成功”等感情强烈的内容来注重形象感悟、情境感悟、心灵的感动。学生全身心注入在羚羊身上,从而在情感、态度、价值等精神领域产生影响,感受到语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显然,能这样在交流中去赏析课文、品位语言,才是有浓浓的语文味的课堂交流。三、交流要定“量” 在学生自主读书,合作探究的课堂里,交流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讨论、开掘和点拨、提升的平台。学生的解读感悟,教师的顺学而导,都值得借重于这个平台,所以,交流就不能只是“蜻蜓点水”,也不可“虚晃一枪”,必须保证占有一定的时空的量,才能有充分的生成。[案例]:苏教版第七册,《桂花雨》师: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课文中的我又是怎么做的呢?生:看到桂花成熟了,我就缠着母亲摇桂花。(教师出示该句)师:怎样才叫缠着母亲,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生:,妈妈不给我买我喜欢的玩具,我就缠着她,一直不让她工作。生:我要买新衣服时,妈妈不同意,我就千方百计地说服她。------师:同桌试演“缠着母亲”。生:练习、交流生:妈妈,我要摇桂花嘛!(拽着“母亲”的胳膊撒娇地说)师:还早的,花还没开足呢!生:不么,我要马上就摇!(故作做生气状)师:傻孩子,不开足的花是摇不下来的!生:(灵机一动)怎么会呢,去年不也是这个时候吗?我还记得那桂花纷纷扬扬洒落下来,像下雨一样,多美呀!师:桂花雨的确让人陶醉,再等等吧!生:(四下张望,继续寻找理由)快看,云脚长毛,要下雨了!你不是说过桂花落地受潮香味就差多了。这多可惜呀!师:(皱眉,抬头观望天空)好,好,好!那就动手吧!生:哦!摇桂花了!(兴奋地拍手欢呼起来)…………[反思]:抓住文中的空白进行想象、补白,往往成为我们选择交流的重要话题。有充足的时空,加上合理的引导,往往能对理解内容,把握中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中教者抓住“缠“字,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丰富感知,并师生搭档再现课文中的情境。这种淋漓尽致的交流,顿时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芳香的桂花雨让学生深深陶醉,难忘的摇花乐久久地在学生心头荡漾。此时,如若让学生空谈“缠”字,会显得枯燥乏味;表演不加耐心地引导就形成一出闹剧,让交流形同虚设。因此,交流的时空占有量不足,或教师轻易放弃有效的教学资源,必然会严重影响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拥有“伴着孩子去远航”的心境,在课堂上引导一种精神振奋、生机勃勃的“情调”,创设出师生心灵交流的和谐的境界。在这里,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式和依附中超越出来;在这里,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在这里,创生着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和新的分享方式,创生着一种“人性”流淌的自然和开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