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25442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8
《小学数学论文:浅谈语文教学的留白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论文于无声处听惊雷——浅谈语文教学的留白艺术摘要: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有很多,我觉得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留白艺术”进行教学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文章中耐人寻味的“留白”是教学中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而对这些“留白”的填补正是学生阅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动力机制之一。所以在我们语文教学也应讲究“留白”。通过教师所留之“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有所创造,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特有的韵味和幽远的氛围。关键词:语文教学留白艺术学生想象力“留白”语文课堂
2、学生思维茅盾先生曾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白石老人为画,老人只在画纸上点了几只小蝌蚪于两石激流中奔游,留出大块供遐想的空白,使人仿佛听到十里之外的蛙声一片。这种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也讲教学艺术,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不是也应该学习这种“留白”的艺术,给学生多留点想象的余地和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在留白处放飞思绪,进入文本,重视“留白”,进入“虚灵”的佳境。用现在的时髦话讲,更多地让学生去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读出自我,读出个性。一
3、、于课题上留白,调动学生的思维“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文章必有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初中语文所选课文均文质兼美,简洁含蓄、生动贴切、新颖别致的课文题目俯拾皆是,因而教师教师因题制宜,艺术地设计解题思路,注意留有余地,就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让课文题目为语文教学服务。我在教学课外读物《人,又少了一个》①时,巧妙留白,请同学讨论:小说中描述的这个中年女子并没有去世,为什么作者却说“人,又少了一个”?标题中去掉一个“又”字,文章还能这样写吗?学生思考后明白,小说中描述的这个中年女子躯
4、壳虽然还存在,但作为人所具有的人格尊严都已不复存在,作者以此为题,正是正揭示了恶劣的社会环境、不幸的遭遇对人性的扼杀和吞噬这一主题。这个“又”字,深刻揭露了在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中像这个中年女子如此悲惨遭遇的大有人在,作者在文中的标题《人,又少了一个》正是导引了全文:哀民生之多艰!一字之差,写作的内容、主题就会迥然不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细细体会文本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一个合适的平台。二、于文章动情处留白,丰富情感体验情感是作品的生命与灵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5、刘勰《文心雕龙》)。凡是感人的作品中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但教师的情感体验不能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美化情怀完善人格。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留出自己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甜的甘蔗让学生1初中语文论文去品尝。一首诗,一个片段,一句充满真情的话,朗读完成或听录音、观录像结束后,教师切莫急于讲解,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绕梁的余音是把学生带入诗书境界的最好
6、媒介,生硬的剖析无疑已成多余。如讲《最后一课》②韩麦尔先生宣布放学的情景时,当教师示范朗读时如进入境界,声音哽咽,茫然若失,神情呆滞,充分显示出爱祖国、恨敌人的悲愤感情时。学生就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氛围中,深深融入到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感中。如此审美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这样学生才能去品尝到那甜美的果汁和升华到美的境界。三、于行文疑点处留白,激发研究兴趣“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处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这是顾颉刚先生在他的《怀疑与学问》一文开头引用的两位
7、先哲的话,意在说明学习过程中“会疑”、“疑”的必要性。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在课堂上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性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热情,使他们对问题作更深入的思考。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③,文末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是教学难点。注释为“清闲的人”,但教师更应指导学生从中去领悟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情怀,“闲人”体现了其乐观旷达的胸襟这一深意。教学中教师提问:“从苏轼自比‘闲人’中我们读出了什
8、么?”这样提问就可以让学生理解更深入。四、于关键细节处留白,探究言外之意“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李准语)细节是指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典型的情节,它往往是人物思想、潜意识的自然流露,更能表达文章的主旨。鲁迅的《孔乙己》④描写孔乙己的服饰时说“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里老师就可以留白,从孔乙己的服饰的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什么呢?学生思考后明白: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