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患者护理》PPT课件

《发热患者护理》PPT课件

ID:38715039

大小:1.67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6-18

《发热患者护理》PPT课件_第1页
《发热患者护理》PPT课件_第2页
《发热患者护理》PPT课件_第3页
《发热患者护理》PPT课件_第4页
《发热患者护理》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热患者护理》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发热病人的护理主讲人:赵颜2014.3.13定义发热(Fever):是指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症状。(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定义发热的原因发热原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肿瘤热一、感染性发热1呼吸道病毒性感染2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3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出血、肾损害)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流行性乙型脑炎(三带喙库蚊)6急性病毒性肝炎(甲、乙、丙、丁、戊)7斑疹伤寒(体虱)8急性局灶性细菌性感染9败血症二、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性组织损伤及坏死产物性发热:如大手术后、骨折、大面积

2、烧伤、X线照射后的机械、物理性损伤;脾破裂、消化道出血、血管阻塞引起的心、肝、脾等内脏梗塞或肢体坏死;溶血性贫血、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组织坏死等。(2)生物制剂或药物反应引起的发热:主要见于异种蛋白性发热,如注射马血清等;药物热,如磺胺类、巴比妥类、青霉素、碘酊等药物过敏;输血或输液的热原反应,以及各种预防接种疫苗等。(3)产热、散热异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惊厥及癫痫持续状态所致的产热过多,因广泛性疤痕、广泛性皮炎、先天性汗腺缺乏症、鱼鳞癣或包盖过严(多见于小婴儿)所致的

3、散热障碍及大量失血、失水引起脱水热等。 (4)中枢性发热:如中暑、安眠药中毒、脑溢血、颅骨骨折、脑震荡等使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某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低热,以及婴儿体位中枢调节功能失常等。(5)致热类固醇性发热:如周期热、肾上腺癌、慢性肝炎、肝硬化、原胆烷醇酮治疗肿瘤时的发热。(6)其它:如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可引起发热。某些少见病如眼口生殖器脂膜炎、肉芽肿疾病等均可引起发热。三、肿瘤热也称为癌性发热。肿瘤热一般无规律性,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发病早期就有发

4、热症状。肿瘤热临床表现1.发热一般以低热为主。呈间歇式持续状态。时间长短不一。2.病人一般无明显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症状(消化系统肿瘤除外)。3.患者常伴有头晕、乏力、体重减轻、盗汗等临床表现。4.肿瘤热在应用有效的抗肿瘤药治疗或手术切除后,可自行消退。5.肿瘤热患者应用抗感染治疗无效,应用非甾体消炎药(这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发热的分类发热的程度低热:37.5℃~38℃,多见

5、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为长期低热中等热:38.1℃~39℃,多见于急性感染高热:39.1℃~41℃,见急性感染;高热持续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过高热:>41℃,如中暑。发热的分类热型1、稽留热:体温高达39℃以上。波动幅度<1℃。见于伤寒、肺炎。2、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而后降至正常以下,经一个间歇后,再规律地交叉出现,见疟疾。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于2~3℃。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见败血症。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感、

6、肿瘤病人发热。热型热型热型热型发热的分期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体温持续在较高转状态,因皮肤血管开始扩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3、退热期:其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常水平,体温趋于正常。此期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皮肤温度增高,引起汗腺分泌增多,病人大量出汗。发热的治疗物理降温:冰枕(冰槽、冰帽)、酒精擦浴、

7、温水擦浴、冰冷敷、灌肠、降温毯退热药:肌肉、静脉、口服、外贴退烧贴、肛塞退热药冷疗部位有大血管处和额头,如腋下,腹股沟等禁忌:枕后、耳廓、阴囊、心前区、腹部、足底注意:用冷时间适当,不得超过30分钟,休息60分钟后再使用。用冷过程中随时观察局部皮肤颜色,确保无发紫麻木及冻伤。冰袋及时更换,不得直接接触皮肤。冷疗部位常规护理(一)酌情减少活动。高热绝对卧床,因高热时,新陈代谢率增快,消耗过多,进食少,体弱,要保证休息环境安静、温度适宜、空气流通。(二)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三)入院后尽早留取大、

8、小便标本及血培养送检。(四)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可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时鼓励病人每日饮水3000ml以上;对不能进食可按医嘱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昏迷病人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五)测量体温:一般为3-4次/日,≥38.5每4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可改可为每日测量1-2次。常规护理(六)体温达38℃以上时行头部冷敷,体温达39℃时给予物理降温,行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