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教学大纲

劳动与社会保障教学大纲

ID:38670921

大小:221.0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6-17

劳动与社会保障教学大纲_第1页
劳动与社会保障教学大纲_第2页
劳动与社会保障教学大纲_第3页
劳动与社会保障教学大纲_第4页
劳动与社会保障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劳动与社会保障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上编劳动法第一章劳动法的基本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本位思想、基本范畴和体系结构,从而认识劳动法学的学习方法。第一节 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劳动法学以劳动法作为研究对象。我国的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为实现劳动关系而产生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劳动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劳动力与劳动者在自然状态上和经济状态上都是完全统一的,商品经济是伴随着劳动力与劳动者在经济状态上的分离而发展起来的,劳动法是适应这种分离而产生的。它是要解决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那种劳

2、动力与劳动者在经济上分离(形成财产关系)而在自然状态上又是统一的(形成人身关系)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劳动关系建立时是平等关系,而建立后却转化为隶属关系,产生了内在不平衡。而劳动法的作用正是在于通过倾斜立法来解决这种矛盾,不仅把劳动力当作个别劳动力,而且作为企业的劳动力、社会劳动力来加以关注,以克服这种内在的不平衡。第二节 劳动法学的本位思想本位思想是权利义务观念的重心所在,是由法律所体现的利益所决定的。正是这种本位思想构成一个法律部门区别于另外一个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志。从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演变来看,存在着国家本位、个人本位、社会本位。与三种本位思想相

3、对应,在法律结构上存在着一元法律结构、二元法律结构和三元法律结构。一元法律结构,这是一种以国家为本位构建的法律制度,即公法上的权力渗透到社会一切领域的一种法律结构;二元的法律结构是以公法与私法的区分为特征的法律结构;三元的法律结构是指公法、私法与社会法并存的法律结构。劳动法作为社会法的一部分,兼有公法和私法的性质。第三节 劳动法学的基本范畴法学应当是以权利、义务为基石范畴的理论体系。51劳动法学则应当是以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为基本范畴。权利是具有选择性的行为,义务则是主体具有必然性的行为。权利是正当的,义务是应当的。由于"应当"是由表示价值评价的"正

4、当"和表示义务判归的"必须"两要素构成的,它与单纯的价值评价"正当"相比,在语义上更为强烈,因此,义务在法律意义上有更高的要求。立足于社会本位,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并不仅仅是一种个人权利,而是一种社会权利。这种社会权利,既不同于纯粹的公权力(如行政权力);也不同于纯粹的私权利(如民事权利)。社会权利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利益。第四节 劳动法学的体系构建劳动法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必须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去认识。以劳动力所有与劳动力使用的分离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为红线,以社会为本位,劳动法学可以形成结构严谨的理论体系。思考题:1、劳动法学与劳动法

5、有何区别与联系?2、为什么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劳动法产生的历史条件?3、什么是劳动法学的本位思想?什么是三元法律结构?4、如何形成我国劳动法学的理论体系?第二章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公法与私法的区别,掌握劳动法产生的过程及其原因,了解我国劳动法的产生过程及其主要特点。从而认识劳动法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及趋势。第一节 公、私法溶合产生劳动法罗马法学家以法律保护的利益的不同为标准来区分公、私法。公法与私法有着不同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私法与公法的相互溶合,出现了兼具私法和公法因素的社会法,并成为第三法域。社会法是国家借

6、以实现既定社会政策、经济政策的法律手段,是社会、经济政策的法律化。社会法形成的途径主要有"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通过公法与私法渗透与交融,形成兼具两者特点的法域。就西方社会经济发展而言,劳动法的产生过程主要是"私法公法化"的过程;51我国则主要是"公法私法化"的过程。第二节 "私法公法化"──西方劳动法的产生一、国家本位法观念下的劳动关系调整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比较脆弱,还不可能单独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必须借助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资本家榨取足够的剩余价值。在劳动关系的调整上,重商主义时期是以运用行政力量加强资本家对

7、劳动者的剥削程度为特征,劳动者主要是作为一种义务主体来对待。二、个人本位法观念下的劳动关系调整资本主义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拿破仑法典》承袭了罗马法的传统,将雇佣关系称为"劳动力租赁",在劳动关系的调整上贯彻"意思自治"的原则。以后各国资产阶级民法典都把"雇佣"作为独立的契约关系加以规定,承认这种雇佣关系是一种"自由的"契约关系。民法调整劳动关系,说明劳动关系只是被看作是平等的契约关系,这种看法忽视了表面平等掩盖下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因而是有局限性的。三、社会本位法观念下的劳动关系调整英国1802年的《学徒健康和道德法》,标志着英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立

8、法倾向,被称为"工厂立法"。随着立法的范围扩大,形成了现代的劳动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劳动法"这个名称被固定下来,成为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