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670231
大小:150.6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7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登勃朗峰【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内容,掌握生字词。2.体会文章景物描写的妙处,学习具体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3.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多变的笔法。【教学重难点】1.学习具体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2.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多变的笔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介绍勃朗峰,又译为白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勃朗峰的最新高度为海拔4810.90米(2007年9月15日),它是西欧的最高峰。勃朗峰每年都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滑
2、雪、登山等等,勃朗峰也深深吸引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前去游赏。今天,让我们随着这位大作家走近勃朗峰。本文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小说作家马克•吐温。他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有一次因为看不惯国会议员在国会通过某个法案,因此在报纸上刊登了一个广告,上面写着:“国会议员有一半是混蛋。”报纸一卖出,许多抗议电话随之而来,这些国会议员可不认为自己是混蛋,纷纷要求马克•吐温更正。马克•吐温于是又刊登了一个更正:“我错了,国会议员,有一半不是混蛋。”有一次,马克•吐温应邀赴宴。席间,他对一位贵妇说:“夫人,你太美丽了!
3、”不料那妇人却说:“先生,可是遗憾得很,我不能用同样的话回答你。”头脑灵敏、言辞犀利的马克•吐温笑着回答:“那没关系,你也可以像我一样说假话。”这位幽默大师真是机智幽默啊!今天,他给我们带了怎样的惊喜呢?请看他的散文《登勃朗峰》。二、初读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解决生字读音。翌日(yì)尘埃(āi)络绎不绝(luòyì)辚辚(lín)焦炙(zhì)俯瞰1/4(kàn)蠼峻(chán)独踞(jù)苍穹(qióng)纷至沓来(tà)霓裳(cháng)骤然(zhòu)皑皑(ǎi)拾阶(shè)2.结合课文
4、内容,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1)翌日:指第二天。明日,明天。(2)络绎不绝: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不断。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3)美不胜收: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4)一如既往:一:完全;如:像;既往:从前。指态度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5)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6)名副其实:副,符合,彼此相称。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7)霓裳羽衣:以云霓为裳,以羽毛作衣。形容女子的装束美丽。(8)骤然:来得很突然,没有任何的
5、征兆,一下子就发生了,没给任何准备。(9)拾阶:拾,轻步而上。逐步登阶。3.介绍作者及著作。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是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他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是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主要作品有《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耶历险记》等。4.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阅读,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理清本文的
6、写作思路,划分段落层次。明确:①文章记叙了作者一行登勃朗峰的过程。②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一部分(第1~6段):描写作者登上勃朗峰的见闻第二部分(第7~11段):叙述作者一行下山的经历。5.具体分析:(1)本文是一篇游记,请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梳理作者登勃朗峰的过程。2/4学生在默读的同时进行圈点批注,探究答案:明确:早晨八点多,徒步上路,路上见到很多坐车的男女。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看到诸多美景。拾阶而上,看到巍峨壮观的勃朗峰及其周围的山峰。就地而坐,饱览美景,心有所悟。雇了马车,美餐畅饮。车夫车
7、技高超,一路颠簸疾驰,先于其他人到达沙蒙尼,住进旅馆的上等房问。(2)第一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写作重点是什么?明确:这一部分作者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地描写了登勃朗峰途中所见美景。凉爽的树林,巉峻的岩壁.巍峨的勃朗峰,奇形怪状的山峰,色彩斑斓的彩霞,瞬息万变的光影,无不令人神往。(3)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写作重点是什么?明确: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写人叙事。这一部分主要刻画了车夫的形象:他性格豪爽、车技高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三、合作探究。1.理解重点句
8、子。(1)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学生交流后回答:旅游,本就是置身自然、亲近山水。作为游客,应该尽可能脚踏实地,徒步而行,感受自然的魅力。而这些人乘车、骑骡,不但“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不能“在树林中避暑纳凉”,而且失去了旅游的乐趣和意义,岂不“可怜可悯”!(2)我们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学生交流后答:这段话要读得轻松、轻快。作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