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字之起源与初义

“仁”字之起源与初义

ID:38640100

大小:4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16

“仁”字之起源与初义_第1页
“仁”字之起源与初义_第2页
“仁”字之起源与初义_第3页
“仁”字之起源与初义_第4页
“仁”字之起源与初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仁”字之起源与初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仁”字之起源与初义      孔儒学派产生之后,便打出了仁的旗帜。仁的观念,最先可能并不由儒所提出,却为儒所吸纳、改造与推扬。儒家看中仁、选择仁,又并不完全出于偶然,而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与复杂的社会背景。仁是整个儒家思想的核心与中枢。所以,理解儒家的观念,践行儒家的教义,一定要首先弄懂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关。只有理解了仁的历史起源和最初意义,才能够理解为什么儒家特别强调必须宽待他人、厚爱他人,进而能够把天地万物都视为与自己具有同样情感意志、可与对话和交流的对象。   一、竹简中的仁  古语

2、“仁”字的最初出现,虽一直难以深究,但其意义生成与观念发展却已有漫长的历史。甲骨文中的“人”字,是一个站立着的侧面人形,头在左,或在右[1](P133)。但从现有的甲骨文残片里,人们还没有找到“仁”字的存在,尽管已经发现了儒字与需字。《睡虎地秦墓竹简》之《为吏之道》、《法律答问》篇中,仁字的左边是一个站立着的侧面人形,即,颇类似于现代汉语中左上开口的尸字。而右边则是一个“=”字形符号,可能是一个重文标记。章太炎在《检语》中指出:“古彝器,‘人’有作‘仌’者,重‘人’为‘仌’,以小画‘=’代重文,则为仁,明其非

3、两字矣!”按照他的理解,“人与仁、夷,古只一字”,“古之言人、仁、夷同旨”,甚至是“通其源流正变言之,则人、儿、夷、仌、仁、六字,于古特一字、一言,及文教日进,而音义分别为四、五”。  而论其原因则主要在于,首先,“夷与仁,声训体通,脂真之转,字得互借。”从声、训、旨意方面看,夷与仁原本可以相通、互借,字形虽异,但使用时却没必要细分。其次,“盖种类之辨,夷字从大,而为人。自禹别九土,始以夏为中国之称,制字从页、臼、反,以肖其形。自禹而上,夷、夏并曰人耳。夷俗仁,故就其称为人,以就人声,而命德曰仁。仁即‘人’字

4、。自名家言之,人者为实,仁则为德,而简朴之世未能理也。”[2](P493、492)夷、仁、人的字义通贯,渗透着政治、社会的嬗变,文字和语言本身即是历史生成之物。  在郭店楚简中的一万三千多个汉字中,仅仁字就达七十见。这些仁字既出现在道家文献中,也出现在儒家文献中,而且,无论其上下文意义如何,也无论出自哪个抄写者之手,皆上下结构,从身、从心,无一例外。而仁的含义则表现得相当丰富,第一,“人则为仁”[3](P131),直接将人规定为仁,仁属于人,人之生则可以为仁。第二,“仁,性之方也,性或生之”[2](P90),

5、仁与人之为人的性体、本真是一回事。第三,“知而安之,仁也”,认识人自身而能够理解并主动确立起自己的德性人格,便可以称为仁。第四,“仁为可亲也”,“仁,厚之”,仁的第一特点就是可亲近性,行仁之人都具有可爱、可敬、可依靠及忠诚、敦厚的品格。第五,“爱善之谓仁”,人心之中,趋近于善的内在欲求实际上就是仁的本质反映。第六,“仁,内也;义,外也”,仁发自于内,而义则行之于外,并且,“仁,义、礼所由生也,四行之所和也”[3](P79、139、148、159、131、79),仁是一切义、礼产生的源泉,是仁、义、礼、智四种德

6、行相协调、和谐的最佳状态。   二、汉代之前文献中的仁  通行古文献中,《尚书》较早出现了“仁”。《尚书·周书·金滕》中,周公说:“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意思是我周公具备像你父亲一样的仁德,既有多种多样的才能和技艺,又能够尊奉鬼神、祭祀祖先。这里的“仁”,主要涉及王者为人的品格与德性。涉嫌为后人所伪造的《古文尚书》中,论及仁的主要有:“克宽克仁,彰信兆民”(《商书·仲虺之诰》);“民罔常怀,怀于有仁”(《商书·太甲下》);“虽有周亲,不如仁人”(《周书·泰誓中》)。其中的仁,或指一种能够见之于外的

7、美善行为,或指一种深藏于内心的良好德性。  《诗经》中也曾提及“仁”。《郑风·叔于田》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赞颂“叔”美好而又具有仁德,俊秀而又有英武之气。《齐风·卢令》云:“卢令令,其人美且仁”,称赏猎人既漂亮而又怀有仁德。这里的“仁”,已与“美”并列,指涉一种既合乎审美标准,又包含好善仁德的行为风格。  但无论在《尚书》中,还是在《诗经》中,仁的确切含义与思想内容,都还没有获得完整的规定。  《周礼·地官·大司徒》中已有“知、仁、圣、义、忠、和”的所谓“六德”之说,位列第二的是“仁

8、”,东汉郑玄注曰:“仁,爱人以及物”,“爱人及物,曰仁。上下相亲,曰仁。”仁的基本规定在于爱人、亲人,并能够推之于物。  《国语·晋语一》:“为仁者,爱亲之谓仁。为国者,利国之谓仁。”关爱自己的亲人就是仁的最原始表现。《国语·周语》说:“慈保庶民,亲也。”王者对庶人有所慈爱,施以恩惠,就是“亲”的表现。  《吕氏春秋·爱类》:“仁也者,仁乎其类者也。”仁的基本要求就是对自己的同类有所亲爱。《韩诗外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