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炙法》PPT课件

《中药炮制学炙法》PPT课件

ID:38615371

大小:1.19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9-06-16

《中药炮制学炙法》PPT课件_第1页
《中药炮制学炙法》PPT课件_第2页
《中药炮制学炙法》PPT课件_第3页
《中药炮制学炙法》PPT课件_第4页
《中药炮制学炙法》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炮制学炙法》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炙法加辅料炒与炙法的区别黄连、大黄、当归、白芍、牛膝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一、概述炙法:将净选或切制的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二、加辅料炒与炙法的区别项目加辅料炒炙法辅料固体液体与药物接触表面内部火力中(武)火文(中)火目的抑制偏性为主增效为主操作先炒辅料,再投药物先拌辅料,再炒药或先炒药,再加辅料第一节酒炙法一、含义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方法。二、酒的特点1.性味功能甘辛,大热。气味芳香,能升能散,宣行药势,具有活血通络、散寒、去腥的作用。2.分

2、类白酒与黄酒的区别名称白酒黄酒制作方法蒸馏酒酿制酒乙醇含量50-70%15-20%颜色无色澄明液体棕黄色透明液体气味醇香特异,较强刺激性醇香特异特点辛甘、大热,散寒活血主行散,易伤神耗气入血分,性滞留,易生痰湿。用量白酒为黄酒的一半3.质量要求(1)性状:透明,无沉淀或杂质,具有酒特有的芳香气和味,不应有发酵、酸败、异味,(2)乙醇含量:应符合标示浓度,(3)其它物质含量:甲醇量不得超过0.04g/100ml,杂醇油≤0.02g/100ml,二氧化硫残留量≤0.05g/kg,(4)微生物:黄曲霉素B1≤5μg/kg,细菌数黄酒

3、≤50个/ml,大肠菌群≤3个/100ml。三、适用药物1.活血散瘀药物如川芎、丹参等2.祛风通络药物如威灵仙、桑枝等3.动物类药物如乌梢蛇、地龙等四、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1)缓和苦寒之性如大黄、黄连、黄柏(2)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黄柏等。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1)与药物协同发挥作用,常用于活血祛瘀、通络药,如当归、桑枝等。(2)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而增强疗效。3.矫臭去腥可产生腥臭之味的如三甲胺、氨基戊醛类等,可随酒加热挥散;另外醇香可矫味。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五、操作方法1.先拌酒后炒药药物与酒拌匀—闷润(酒

4、被吸尽)——文火炒——出锅——放凉。适用于质地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如黄连、川芎、白芍等。2.先炒药后加酒先炒药(至一定程度)——喷一定量的酒——炒干——出锅——放凉。多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如五灵脂等。用量:药物:黄酒=100:10~20六、注意事项(1)稀释: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将酒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润。(2)闷润:闷润过程中,容器上面应加盖,以免酒被迅速挥发。(3)火力与火候:药物在加热炒制时,火力不宜过大,一般用文火,勤加翻动,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取出,晾凉。黄连[处方用名]黄连、川连、酒

5、黄连、姜黄连、吴萸连、萸黄连。[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历史沿革]现行,有姜炙、吴茱萸炙、酒炙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1.黄连——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用时捣碎。2.酒黄连——先拌黄酒,再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黄连片:黄酒=100:12.53.姜黄连——先拌姜汁,再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黄连片:生姜(或干姜)=100:12.5(4),绞汁或煎汁。4.萸黄连——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去渣

6、,煎液与黄连片拌匀,稍闷润,待药液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黄连片:吴茱萸=100:10酒黄连姜黄连[炮制作用]生品——苦寒性较强,长于泻火(心火)解毒,清热燥湿。适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壮热烦躁,神昏谵语,热毒生疮,耳道流脓等证。如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酒炙黄连——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如用于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的黄连天花粉丸。姜炙黄连——缓和苦寒之性,并增强其止呕作用,以治胃热呕吐为主。如用于治湿热中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吴萸制黄连——抑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

7、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如用于治湿热郁滞肝胆,嘈杂吞酸;治积滞内阻,生湿蕴热,胸脘痞满,泄泻或下痢.[炮制研究]成分:1.切制——温度较低,抢水洗(减少在水中的浸润时间)2.炮制——温度升高,对小檗碱含量有一定降低。黄连炭下降显著。酒炙后,小檗碱含量影响不大,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高于生品。微量元素溶出高于生品。加热过程中生成红色的小檗红碱,其随加热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药理: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炮制后,仍有,且均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生品无);姜炙品对变形杆菌作用增强。大黄[处方用名]大黄、生大黄、川军、酒军、酒

8、大黄、醋大黄、熟军、熟大黄、大黄炭[来源]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历史沿革]现代主要有酒炙、酒蒸、醋炙、炒炭、清蒸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生大黄-原药材,净制,浸润,切厚片,干燥酒大黄-生药材+黄酒——拌匀——颜色加深(棕褐色或深棕色)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