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教案病因》PPT课件

《中医学教案病因》PPT课件

ID:38609255

大小:2.79 MB

页数:111页

时间:2019-06-16

《中医学教案病因》PPT课件_第1页
《中医学教案病因》PPT课件_第2页
《中医学教案病因》PPT课件_第3页
《中医学教案病因》PPT课件_第4页
《中医学教案病因》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教案病因》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病因概说一病因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是病因。二病因学说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病因的分类《内经》以阴阳为总纲对病因进行分类,将病因和发病部位结合起来。如《素问·调经论》说“夫邪之所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东汉张仲景将病因与发病途径相结合,指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进”宋代

2、陈言在《金匮要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因学说”,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侵袭和传变途径。他在《三因极—病证方论》中指出六淫邪气侵犯为外所因,七情所伤为内所因,饮食劳倦、跌仆金刃及虫兽所伤等为不内外因。现代对病因的分类,基本沿用此法。辨证求因(审症求因)是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也是中医病因学的主要特点。四辨证求因的概念询问病因示意图病因邪机体正机能障碍临床表现询问病因症状体征辨证导致产生为依据第一部分六淫一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一)六淫的基本概念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

3、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六气:自然界气候变化万物生长基本条件机体正气不足机体不能适应六淫六淫:气候变化异常六气(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1外感性口鼻肌表2季节性春风夏暑、火长夏湿秋燥冬寒3地域性4相兼性六淫可单独侵袭人体,也可两或两种以同时侵犯人体。感冒风寒风热暑湿痹证风寒湿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一)风邪1风邪的基本概念凡致病中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风性主动2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轻扬开泄性质病位在上主要病症头痛、鼻塞、咽痒主要病症恶风、发热、汗

4、出病位在表致病特点风善行而数变病位游走不定症状变化多端风疹块之皮疹时隐时现、此起彼伏行痹之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致病特点性质性质主动致病特点动摇不定症状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为百病之长四季皆可致病致病特点多兼他邪伤人风寒、风热、风湿、风寒湿等兼夹证风邪袭人致病最多性质(二)寒邪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等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1寒邪的基本概念外寒:寒邪侵人所致病证,称为外寒病证。伤寒:寒邪伤于肌表,郁遏卫阳,称为“伤寒”。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称为“中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5、致病特点寒证、伤阳证主要病症伤寒:恶寒、无汗中寒:脘腹冷痛、呕吐腹泻伴有形寒怕冷,四肢不温寒性凝滞致病特点气血运行迟滞甚则凝结不通产生疼痛主要病症伤寒:头身疼痛中寒:脘腹冷痛寒痹:关节冷痛寒性收引致病特点腠理汗孔收缩筋脉牵引拘急四肢拘急,屈伸不利恶寒、无汗、发热性质1湿邪的基本概念自然界中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三)湿邪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黏滞2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为阴邪致病特点阻遏气机,损伤阳气临床症状湿阻胸隔见胸隔满闷;湿阻中焦见脘痞腹胀,食欲减退;湿停下焦见小腹胀满,小便淋涩不畅。粘

6、滞致病特点病程的缠绵性分泌物和排泄物多滞涩不畅临床症状症状的粘滞性湿疹、湿痹、湿温病程多较长或反复发作重浊致病特点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头重身困,四肢发沉,关节重着疼痛临床症状沉重感小便混浊,大便溏泻、下痢粘液脓血、面垢眵多趋下致病特点伤及人体下部,症状多见于下部。淋浊带下泄泻痢疾下肢水肿下肢溃疡临床症状(五)燥邪1燥邪的基本概念凡自然界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温燥与凉燥的区别温燥凉燥时间初秋深秋气候有夏热之余气,燥与热结合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结合证候燥而偏热(温燥证)燥而偏寒(凉燥证)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易伤肺阴2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7、皮肤干涩,甚则皲裂,鼻干咽燥,口唇燥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秘结干咳少痰、痰黏难咯痰中带血主要病症主要病症干燥(六)火邪1火邪的基本概念凡自然界中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热邪。火、热的异同联系:本质均为阳盛,均为外感六淫,致病基本相同。区别:热邪致病多表现为全身弥漫性发热;火邪致病多表现为某些局部症状。(另:温邪与火热之邪同类,是温热病的致病因素,一般只在温病学范畴内应用。)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火热易生风动血2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伤津耗气火邪易致疮痈为阳邪,性趋上致病特点发为实热性病证高热、烦渴、汗出、脉洪。侵害人体

8、上部临床症状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糜烂、牙龈肿痛、耳内肿痛流脓。易扰心神火热入营血心神不宁而心烦、失眠临床症状轻者重者狂躁不安,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