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宋明理学

岳麓版历史必修宋明理学

ID:38609048

大小:1.05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6-16

岳麓版历史必修宋明理学_第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宋明理学_第2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宋明理学_第3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宋明理学_第4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宋明理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必修宋明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春秋:创立战国:发展秦朝:打击西汉:正统宋明以前儒家思想是怎样演变的?孔子孟子秦始皇董仲舒知识回顾1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成为正统的条件.内容:大一统,天人感应,主张人君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实行仁政.三纲五常(一)原因1.经济:经济发展,国力日盛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开拓大一统,但相权与君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3.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顺应统治者的需求知识回顾2第四课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学习目标】1.列举程朱、陆王

2、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知识)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能力)3.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情感)目标引领依据以下材料概括宋明理学兴起背景?互动探究1道家神仙材料一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时期,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白马寺(河南洛阳)材料二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佛教的兴盛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的

3、发展出现危机.三教图材料四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始建于北魏后期“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图中的三教是:儒、道、佛三个人分别是: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一、理学兴起的背景1.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2.三教合一(三教图)______儒道佛三教之间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滲透

4、。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3.儒家学者的探索和思考。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教的活动;同时,他们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的儒术体系--理学。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理学的形成理学的含义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又称道学。道、佛儒(根本)(目的)互动探究2北宋

5、程颐南宋朱熹北宋程颢南宋陆九渊明代王守仁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互动探究3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材料二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材料三“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6、。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朱熹依据材料一、二、三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理学各派的主张互动探究3程朱理学①“理”是世界的本原(本体论)[核心思想]②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方法论)③“存天理,灭人欲”(道德观)理学各派的主张互动探究3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探究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这一理论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含义:代表人物:主要思想①“理

7、”是世界的本原②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③“存天理,灭人欲”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发展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四书”是对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五经”是《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的合称。小结思考: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程朱理学是吸收了佛、道哲学思想部分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儒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适应了封建统治

8、者巩固统治秩序的需要。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材料四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陆九渊集》材料五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