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588161
大小:726.5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6-15
《南邮机器人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坐标系的位置变化如下:初始时,坐标系与重合,让坐标系绕轴旋转角;然后再绕旋转角。给出把对矢量的描述变为对描述的旋转矩阵。解:坐标系相对自身坐标系(动系)的当前坐标系旋转两次,为相对变换,齐次变换顺序为依次右乘。对描述有;其中。9.图2-10a示出摆放在坐标系中的两个相同的楔形物体。要求把它们重新摆放在图2-10b所示位置。(1)用数字值给出两个描述重新摆置的变换序列,每个变换表示沿某个轴平移或绕该轴旋转。(2)作图说明每个从右至左的变换序列。(3)作图说明每个从左至右的变换序列。解:(1)方法1:如图建立两个坐标系、,与2个楔
2、块相固联。图1:楔块坐标系建立(方法1)对楔块1进行的变换矩阵为:;对楔块2进行的变换矩阵为:;其中;所以:;对楔块2的变换步骤:①绕自身坐标系X轴旋转;②绕新形成的坐标系的Z轴旋转;③绕定系的Z轴旋转;④沿定系的各轴平移。方法2:如图建立两个坐标系、与参考坐标系重合,两坐标系与2个楔块相固联。图1:楔块坐标系建立(方法2)对楔块1进行的变换矩阵为:;对楔块2进行的变换矩阵为:;所以:;。备注:当建立的相对坐标系位置不同时,到达理想位置的变换矩阵不同。(2)、(3)略。2.图3-11给出一个3自由度机械手的机构。轴1和轴2垂直。试
3、求其运动方程式。解:方法1建模:如图3建立各连杆的坐标系。图3:机械手的坐标系建立根据所建坐标系得到机械手的连杆参数,见表1。表1:机械手的连杆参数该3自由度机械手的变换矩阵:;;;;方法二进行建模:坐标系的建立如图4所示。图4:机械手的坐标系建立根据所建坐标系得到机械手的连杆参数,见表2。表2:机械手的连杆参数;;;3.图3-12所示3自由度机械手,其关节1与关节2相交,而关节2与关节3平行。图中所示关节均处于零位。各关节转角的正向均由箭头示出。指定本机械手各连杆的坐标系,然后求各变换矩阵,和。解:对于末端执行器而言,因为单独指
4、定了末端执行器的坐标系,则要确定末端执行器与最后一个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方法1建模:按照方法1进行各连杆的坐标系建立,建立方法见图5。图5:机械手的坐标系建立连杆3的坐标系与末端执行器的坐标系相重合。机械手的D-H参数值见表3。表3:机械手的连杆参数注:关节变量。将表3中的参数带入得到各变换矩阵分别为:;;;方法2建模:按照方法2进行各连杆的坐标系建立,建立方法见图6。图6:机械手的坐标系建立3自由度机械手的D-H参数值见表4。表4:机械手的连杆参数注:关节变量。将表4中的参数带入得到各变换矩阵分别为:;;;1.已知坐标系对基座
5、标系的变换为:;对于基座标系的微分平移分量分别为沿X轴移动0.5,沿Y轴移动0,沿Z轴移动1;微分旋转分量分别为0.1,0.2和0。(1)求相应的微分变换;(2)求对应于坐标系的等效微分平移与旋转。解:(1)对基座标系的微分平移:;对基座标系的微分旋转:;;相应的微分变换:(2)由相对变换可知、、、,;;;;对应于坐标系的等效微分平移:;微分旋转:。1.试求图3.11所示的三自由度机械手的雅可比矩阵,所用坐标系位于夹手末端上,其姿态与第三关节的姿态一样。解:设第3个连杆长度为。1)使用方法1建模,末端执行器的坐标系与连杆3的坐标系
6、重合,使用微分变换法。图7:机械手的坐标系建立表5:D-H参数表;;;由上式求得雅可比矩阵:;2)使用方法2建模,使用微分变换法。图8:机械手的坐标系建立表6:D-H参数表;;;由上式求得雅可比矩阵:;1.试着列举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之五个关键技术答:1.人机交互技术2.有感情的机器人:读懂表情3.软体机器人控制技术4.液态金属控制技术5.机器人生物行走技术6.机器人透视技术7.敏感触控技术8.机器人用可伸缩电线9.机器人可自行组队技术10.造房子机器人:或成为未来主流2.神经网络适合控制的特性和能力有哪些?(蔡自兴《机器人学》)答
7、:与传统控制相比,神经网络控制具有以下重要特性: 1、非线性,神经元网络在理论上可以充分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 2、并行分布处理,神经网络具有高度的并行结构和并行实现能力,使其具有更大程度的容错能力和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 3、学习和自适应性,能对知识环境提供的信息进行学习和记忆;4、多变量处理,神经网络可自然地处理多输入信号,并具有多输出,它非常适合用于多变量系统;5、能进行学习,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通常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与传统的控制理论或智能技术综合使用。神经网络在控制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1、在传统的控制系统中用以动态
8、系统建模,充当对象模型; 2、在反馈控制系统中直接充当控制器的作用; 3、在传统控制系统中起优化计算作用; 4、与其他智能控制方法如模糊逻辑、遗传算法、专家控制等相融合。3.智能控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蔡自兴《机器人学》)答:(1)同时具有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