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培养方向

南邮培养方向

ID:21908384

大小:46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5

南邮培养方向_第1页
南邮培养方向_第2页
南邮培养方向_第3页
南邮培养方向_第4页
南邮培养方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邮培养方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京邮电大学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并达到如下具体目标:(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2)掌握相关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了解相关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相关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

2、发、管理与决策的能力。(3)能够胜任相关工程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4)掌握一门外语技能,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5)身心健康。二、学习年限在职工程硕士(以下简称工程硕士)的培养年限一般为2.5年,最长不超过5年,其中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优秀的工程硕士可以申请提前答辩,但总年限不得低于2年,其中学位论文阶段(从完成开题报告开始)不得少于10个月。三、培养方式与原则1.工程硕士的培养实行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按南京邮电大学制定的培养方案,以我校师资授课为主,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2.课程学习实行

3、学分制,采取集中面授的方式授课。3.工程硕士研究生论文阶段实行双导师制,两位导师都必须具有高级职称,其中一位导师为校内导师,另一位导师为企业导师。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必须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前确认,工程硕士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汇报论文进度。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1.工程硕士必须修满32学分,其中必修课程至少18学分。2.课程设置框架及必修环节:(1)必修课程(至少18学分)①自然辩证法2学分知识产权1学分信息检索1学分②英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4学分10③基础理论类课不少于3学分④专业基础课(不少于3门)不少于8学分(2)专业技术

4、课(不少于5门)不少于12学分五、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鼓励工程硕士从入学起就开始(或延续)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工作。1.形式要求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论文、规划设计报告、产品开发技术报告、案例分析报告、项目管理报告。2.论文选题与开题(1)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

5、、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2)学位论文开题应在选题、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填写《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3)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提交1年以后方可申请答辩。3.论文质量要求(1)论文工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2)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一般应至少有一年的论文实际工作时间;(3)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4)论文的正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

6、、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取得有新意或效益的研究结果;(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论明确,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符合《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标准》。4.论文答辩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后,必须经导师同意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评阅和答辩。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按《南京邮电大学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5.学位授予工程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可提出学位申请,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评定达到培养目标,可被授

7、予相关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本培养方案从公布之日开始实施,由研究生部负责解释。10附件一:各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学期备注公共课1211003基础英语4838学分1211001专业英语1611211002信息检索1611211004自然辨证法3221211005知识产权161基础理论课1210001随机过程4833学分专业基础课1201007现代信号处理3228学分1201008数字通信3221201009通信网理论基础3221201010移动通信322

8、专业技术课1201001移动通信电波传播和天线322选修不少于13学分1201002CDMA原理与系统3221201003第三代移动通信3221201004下一代网络技术3221201005网络监控与管理3221201006IP网络技术基础32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