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到民间采风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到民间采风去》走近诗圣杜甫教学设计学校:巩义市孝义第一初级中学姓名:白云《到民间采风去》走近诗圣杜甫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学生广泛收集资料,了解杜甫,品读杜诗。2、实地走访,亲身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3、吟咏背诵,传承杜诗精神,热爱家乡巩义。重难点教学重点:实地走访,亲身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难点:吟咏背诵,传承杜诗精神,热爱家乡巩义。教学过程导语: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浩如烟海的诗篇中,在灿若群星的诗人里,有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后人给予他的颁奖词是:不在乎官职的卑小,不在乎房屋的狭促,他在和平之时快马轻裘,显
2、示了诗人的浪漫;在战乱之际不忘忧国,显示了君子的风范。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诗风的沉郁顿挫,也在于人格的伟大魅力。在盛唐诗人的璀璨星空中,他无疑是最闪亮的一颗!他就是诗圣杜甫,今天我们沿着他生活的足迹,回首寻踪。学生展示从资料从网上收集到的资料做的手抄报。一、了解杜甫,感受忧国情怀。1、请写出以下几句是谁在评价杜甫。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满眼河山,大地早非李唐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四川杜甫草堂的一幅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朱德)2、杜甫知多少填写杜甫履历表本名:字:号:别称:籍贯:祖籍:生活
3、年代:民族:生卒:主要作品:主要成就:尊称:他的诗被誉为:诗的风格:信仰:3、杜甫降生于河南()()镇()村。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祖父()。杜甫曾祖父杜依艺由湖北襄阳赴任巩县县令,举家迁入巩县。自杜审言至其父杜闲,再到杜甫,杜氏在巩县已是四代八十五年。4、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经常爬树,有诗云“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走过了安史之乱,见证了
4、李唐的兴衰,他,一代诗圣,他的诗,一部史,一段盛与衰,荣与辱的历史。他的心,一种情,一种忧国忧民怜悯苍生的感情。他的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5、杜甫经历和诗歌创作的四个时期(学生结合视频展示)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这个时期,正处开元盛世,度过了他读书和游历的快意时期,积累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为他诗歌创作的发展成熟做好了准备。这一时期写下了《望岳》表达了诗人不仅要登上泰山顶峰的誓言也要登上人生顶峰
5、的誓言,抒发了作者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看兵器库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的成熟。杜甫在天宝十四年由长安赶往奉先县,途经骊山,看到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奢华生活和沿途百姓的苦难,进到家门听到悲切的哭声,原来他的小儿子饿死了,悲愤的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的千古名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杜甫的悲愤之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将权贵们的奢华与百姓的贫困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的忧愤。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成为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杜
7、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举荐他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严武死,他再度飘泊,最终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杜甫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的苦难,他把自己的忧愁和人民的痛苦、国家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从自己的苦难中想到了百姓的苦难、国家的安危。这种推己及人的高贵情操在杜甫诗中俯拾皆是。这种高尚的情操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后人,为中华民族
8、传统文化中闪光的精华。二、歌颂杜甫,弘扬杜诗精神6、杜诗知多少,吟诵杜甫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及表演课本剧杜甫的诗意人生(一)读书游历时期《望岳》《赠李白》(二)困居长安时期《兵车行》《丽人行》(三)陷贼和为官时期《春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