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573649
大小:1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5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马说》教学设计【文本解读】 这篇文章是一短小精品,不足200字。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集中地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抨击。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委之以重任,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3、了解“说”的体裁特点。【教学重难点】
2、 1、掌握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中所阐明的深刻道理。3、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教学重难点突破】理解《马说》一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是本课的一个重难点。作者所要表达的见解是: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从这一见解出发,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集中的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种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例如,
3、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终身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它才能被埋没的原因,都能激发人们的不平感,也表达了当时千万个才能之士的悲愤。又如,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来刻画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更具有辛辣嘲讽的作用。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以期能熟读成诵。 2、合作探究法:文中一些疑难点由学生讨论,通过合作探究突破疑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请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找有关“马”字的成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
4、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解题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多媒体资料显示) 2、点明本文体裁,介绍“说”这种文体。(多媒体资料显示) 本文是一篇寓言性杂文,属论说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注意读音、停顿。 2、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清文意并完成下列练习。(多媒体显示) ⑴ 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粗的词。 ① 祗辱
5、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 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 才美不外见。 ④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⑵ 区分下列虚词的用法。 之:策之不以其道 祗辱于奴隶之手 马之千里者 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不知马也3、老师指出文中要求掌握的特殊句式。(多媒体显示)倒装句: ⑴ 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 分析:“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 ⑵ 状语后置: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分析:“于”相当于“在”,“于
6、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 4、请一个学生翻译全文,其他学生补充。 5、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每段的内容。 6、全班齐读,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四、整体感悟 1、提出问题,学生抢答。(用原文回答)(多媒体显示) ⑴ 文章开头是如何阐述“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 ⑵ 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⑶ 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 ⑷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2、教师点评、归纳 3、提问: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中心?五、延伸拓展 辩论:当今社会还需不需要“伯乐”?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 1、古代
7、还有哪些怀才不遇的文人,请搜集其作品。 2、背诵课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