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中的个体行为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

ID:38570800

大小:313.31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6-15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_第1页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_第2页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_第3页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_第4页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_第5页
资源描述: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组织中的个体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许玉林组织管理中个体行为知觉、社会知觉与认知判断态度及其行为的改变动机与需求的管理个性的管理分析一、组织中的社会知觉知觉用于社会判断时即为社会知觉类型:对他人的知觉对自我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对角色知觉、对因果关系的知觉哈里斯的窗户自我的认识知道不知道他知人道的认不识知道组织中社会知觉的影响因素环境的特性1、社会满意度2、组织目标3、事件发生的地点被知觉对象的特性1、身体的表观特性2、语言的沟通3、非语言的沟通4、归因属性知觉者的特性1、自我接受程度2、知觉的结构3、反馈的显著性4、个人的经验他人的知觉ACB组织中的认知判断一、印象的形成与

2、认知判断在社会知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印象,最后做出认识结果上的判断,这是社会认识的全部过程。二、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对自我的认知可以提高对别人认知的准确性接受自我的人可以更好地适应人际关系能有效地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行为认知既是正确行为的开始,同时也是错误行为的开始知觉的错误社会知觉与认知偏见第一印象:观看同一张照片,使用不同的指示语(罪犯或学者),对照片有不同的评价晕轮效应:个别代替整体评价一个人: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冷淡)优先和近因:管理者如何运用信息定式--成见选择认知: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认知乐意的认知极端品质加强判断信息整合作用社会刻板效应选择性:选择知觉对象的某一特点

3、产生夸大的倾向成见(固定的常套性):构成认知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社会刻板现象:以社会的价值规范为准则偏见:以点代全二、态度及其行为的改变什么是态度:态度是个体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或行为的倾向。态度的形成和改变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行为的表现。态度--》动作--》行为态度--》语言--》意见表述态度的构成因素:认知、情感、行为态度对认知、行为的影响态度与社会判断实验:英裔与法裔大学生对(五人十次)对讲英语和法语的人的评价结论:1、同一个人用英语时收到较好的评价。2、法裔学生更易高估英语对象原因:英裔的社会地位高于法裔态度对学习和接受事物的影响态度与

4、工作绩效劳勒--波特模型(奖励是中间变量)工作效率态度成绩满意对奖励知觉的公平性奖内在的励外在的态度与价值观价值观是态度的核心部分1、价值观是人对周围事物是非、善恶、好坏、重要性的评价、看法或倾向性2、中心价值(长期)——社会规范附加价值(短期)——根据一时需要、动机等二者构成了人的价值体系价值的类型1、人的价值分类行为科学家格雷夫斯对企业内部进行调查,按价值观和生活作为为标准进行分析,最后从表现形式上概括为七个等级价值观的等级越高,个性越成熟1974年对此进行实验对照,发现:职工价值观介于二--七级之间管理者价值观介于六--七级之间斯普兰格——人格的类型学说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

5、教型权力型社会型2、企业或组织的价值分类(经营管理价值观)1)最大利润价值观--追求最大利润2)委托学说价值观(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行为科学产生之前)3)生活--质量价值观态度的形成与改变形成1、与个人欲望、需求及目标的达成有关满足--肯定的态度阻碍--否定的态度2、与个人的认知和信息来源、结果有关3、个性的心理特性:动机、需求、兴趣等等人格决定态度,态度是个体差异的集中表现4、社会因素改变改变是与原来的态度有关的:强度的改变(一致性改变)——容易性质(方向)的改变——困难1、从态度的特性来看:1)态度形成得越早,越难改变--时间性2)态度越极端(强),越难改变--极端性3)一贯态

6、度难改变--一贯性4)态度的构成越复杂(世界观层次高),越难改变--复杂性5)三种因素越一致,越难改变--一致性6)满足性--越高越不易改7)价值性--与个人价值关系密切的态度,不易改2、从个体心理因素来看:1)智力水平高,态度的主动性高2)暗示接受强度高,易改变3)女性较男性易改变4)年轻人较老年人易改变态度对改革的效应:现代人是改革的支持者,支持改的态度不变;时间的推移,历史的要求改变,由于年龄的增大,态度难改,渐渐内化成为阻力5)防卫机制6)能力发展水平--主动性改变3、从个体和团体的关系看认同感问题:当行为认同、态度认同、观点认同时,改变态度难改变与认同团体不一致的态度认

7、知失调论弗斯汀格(1957)认知因素必须一致,否则消极态度出现认知因素包括:环境、个人及个人行为、认识、意见、信念等如:1、我喜欢抽烟认知因素A;2、抽烟--癌认知因素B二者是不一致的改变:1)改变A或B;2)增加新的因素C:抽烟也有长寿的;3)强调A或B的重要性特点:认为改变态度是自我认知的调节过程1959年实验:干枯燥的工作,诱使被试说这些工作有意思令人十分愉快A的报酬是20美元,B的报酬是1美元结果:在被问及他们在多少程度上喜欢这些工作时,认为最喜欢的是得到1美元的被试原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