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三角函数.1 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1

锐角三角函数.1 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1

ID:38563450

大小:30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5

锐角三角函数.1 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1_第1页
锐角三角函数.1 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1_第2页
锐角三角函数.1 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1_第3页
锐角三角函数.1 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1_第4页
锐角三角函数.1 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1_第5页
资源描述:

《锐角三角函数.1 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赵家庄中学张英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目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边关系(如勾股定理)、角角关系(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等知识。对于边角关系,平面几何中在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中有所接触,如“在直角三角形中,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等.但还不能从根本上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课时从学生观察比较熟悉的生活工具——梯子的倾斜程度来展开,便于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更本质的东西,从而揭示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内在本质。由于学生基于生活经验有一定的直观感受,但要准确刻画梯子倾斜程度,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

2、学习利用直角三角形边与边的关系来判断。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锐角三角函数》的第一课时。先由学生基于生活经验直观感受、判断梯子的倾斜程度,然后通过不易于判断的个例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演算、比较、推理,帮助学生真正领会到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最终探索出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是随锐角的变化而变化的。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符号感.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能够用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比,表示生活中

3、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坡比)等。3.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体验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符号感,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2.进一步锻炼学生用数学的观点来解释身边的事物,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教学重点: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难点: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

4、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边关系(如勾股定理)、角角关系(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等知识。那么,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有着怎样的关系,边角关系在生活中又有怎样的应用呢?让我们先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吧。活动:观察梯子的倾斜程度倾斜的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那我们该如何判断物体的倾斜程度呢?大家都常用“陡”或“缓”来形容。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你是怎样比较的?1.图1—1和图1—2中,这里摆放的两个梯子,你能辨别出那一个比较陡一些吗?你是如何判断的?图1—1图1—22.图1—3中,这里摆放的两个梯子,你能辨别出那一个比较陡一些吗?你又是如何判断的?图1-3对于图1—

5、3,学生可能难于下手,也有的学生会想到通过延长水平宽度,当水平宽度相等时,比较铅直高度就可以了。这里应用了转化的思想,把未知的转化成已知的。但这样会稍微麻烦了一点。其实,大家可以比较梯子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值来判断梯子的倾斜程度。大家试一试。活动目的:先让学生从图1-1和图1-2中直观感受梯子的倾斜程度,再让学生理性思考该如何寻找方法判断图1-3中梯子的倾斜程度。这样学生会感到知识上的匮乏,从而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从实例中体会不同情况下比较梯子的倾斜程度只靠直观感受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方法——用边的比进行比较。活动效果:学生可以很快用不同的方法从图1—1和图1—2

6、中分辨出哪个梯子更陡。但倾对于图1—3,学生则普遍感到有一定难度。教师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比较对边与邻边的比,来比较梯子的倾斜程度。学生会发现这是个新的知识,需要利用这个新的知识来认识梯子的倾斜程度,这为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正切值埋下了伏笔。第二环节探求新知活动内容1:在小明家的墙角处放有一架较长的梯子,墙很高,又没有足够长的尺来测量,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得到梯子的倾斜程度呢?图1—4如图1-4,小明想通过测量及,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而小亮则认为通过测量及,算出它们的比,也能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你同意小亮的看法吗?(1)和有什么关系?(2)和有什么关系?(3)

7、如果改变在梯子上的位置呢?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活动目的:通过对前面问题的讨论,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这个活动旨在说明,当倾斜角确定时,其对边与邻边之比也随之确定.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度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教学效果:学生能借助三角形相似的知识理解两个比的关系,通过简单推理获得结论:,并能发现如果改变在梯子上的位置,仍有.能理解这个关系之所以不变,是由于锐角不变的原因,为学生理解下面的知识:用对边与邻边的比来定义正切,奠定了基础.活动内容2:结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