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554800
大小:1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4
《《老树的故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老树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老树的故事》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这首儿童诗,四段文字都以设问的形式谋篇,在诗中,人与树、人与小鸟、老树与小鸟,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充分体现了人与大自然友好相处、“天人合一”的理念。【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2.学生习惯并且较容易随文识字,教学时,应有重点的采用多种有效有趣的方法强化识字。3.学生朗读技能技巧还欠缺,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想象,由内心情感的诱导而自发地配以动作朗读,【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过程和方法:自主识字,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鼓励学生将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特殊的朋友(课件:老树)欢迎吗?快和它打个招呼吧!(生和老树对话)2.看图,介绍老树的样子。3.板题,读题。导语:今天老师还请来了老朋友冬冬和大家一起学这首诗歌,她有个金点子想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课件播放,提出学字要求)二.初读文,学习生字。导语:冬冬的方法很好,下面就请小朋友们
3、自己来读读这首诗歌,圈出你遇到的生字。1.学生自由读文,圈出生字。2.师配乐范读。3.回顾识字方法(课件冬冬提出自己的问题)导语:同学们的办法真多,聪明的冬冬也学到了,下面就请小朋友们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学习文中的生字吧!4.同桌合作学习生字。5.游戏活动,检查学习情况:(1)出示课件,抢读词语。(2)开火车认字。(3)认识多音字“乐”。6.创设情景,巩固识字。导语:大家把生字快速掌握了,那这些生字宝宝回到家中,你还认识他们吗?自己来读读这首优美的诗歌吧!三、反复朗读,理解感悟1.自由读文,找出每一小节中小朋友对老树爷爷提出的问题。板书:小朋友(图)老树(图)2.学习第一节,指导朗读。(1)
4、汇报第一小节中对老树提出的问题。导语:向老树爷爷提问题,该怎么读呢?(读出疑问的语气),那就让我们再来问问老树爷爷,谁想来试一试。(2)生试读--师生评议--指名读--齐读。3.学习第二小节,指导朗读。(1)还有什么问题?谁找到了?指导读二小节。板书:小鸟(图)(2)试读——师生评议——指名读——齐读。4.学习第三小节,指导朗读。导语:小朋友还向老树爷爷提了什么问题?(1)汇报交流。(2)指导朗读:生试读——师生评议——指名读——齐读。(3)出示课件,理解“身穿礼服的音乐家”指的是谁?导语:小朋友想知道的太多了,他们又是怎么对老树爷爷说得呢?谁想来读读最后一小节?5.指导读最后一小节指名
5、读——师生评议——齐读。四、入情入景,美读成诵(1)采用多种方式,开火车读,小组赛读,男女赛读。(2)试背背——表演背——全班背。导语:其实不仅仅是文中的小朋友,老师知道同学们也有许多问题想问老树爷爷。请大家在音乐声中静静地想一想,你想对老树爷爷提什么问题?(课件)1.学生向老树提问。(练习用“老树,老树,你……”句式说话)2.师总结:同学们的问题真多,老师从你们的言语中听到了小朋友们对老树爷爷的关心和爱心,是呀,老树是我们的朋友,小鸟是我们的朋友,相信人类能和所有的动植物友好相处(板:友好相处),共同生活在美丽的家园中。五、课堂联系,拓展延伸1.指导书写生字。2.完成“语文天地”——扮
6、演老树讲故事【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体现以下特点:1.重视想象——学生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放飞想象。《老树的故事》一文,充满了儿童情趣,可以借来让学生感悟想象的美好。在学课文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当学生把自己读文想象到画面描述出来后,再读文,不仅加深了自己的情感体验,更给其他学生起了示范引路的作用。学生能从中得到启发:一边想象一边读,带来美的享受。2.以读为主,把握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读”是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也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因此,本课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读中感悟”这条主线,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并借助语言激励和创设朗读环境来激发学生朗读欲望和兴趣。如
7、:揭示课题后,让生自由读,满足好奇欲望;扫除生字障碍后,再读文,学生感觉轻松,增强读文信心;在充分想象后,感受到意境美,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每一小节,把握文章的大意;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竞赛,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在竞赛的氛围中,取长补短的学习,完美自己的朗读技巧,并加深课文的印象,这种多角度多形式的“读”使学生和文本之间展开了较有深度和广度,激情和真实的对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