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554503
大小:3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及反思临沧市耿马县洛凌九年一贯制学校杨仙东一、教材分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其内容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及解法。《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充分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意义;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本课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是进一步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是下一节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本节课,既有概念教学又有解题教学,而概念教学,应该从生活、生产实例或学生熟悉的已有知识引入,引导学生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取共性,得到概念的本质属性。二、学情分析从学生学习的基础和认知特点来看,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比较较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但学生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会产生一定的困惑。而七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并向理性认知过渡,所以,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是通过学生所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而引导其自主学习。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不等式组的解集。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1、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学生分组操作,小组代表交流操作结果。通过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找出问题解决的思路,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二、类比探索1、类似于方程组及方程组的解,思考,合作交流、求解直观的感受如何利用数轴找各解集的公共部分。渗透“类比”思想。通过自主讨论探究,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三、解法探讨2、引导学生利用数轴,将问题2的解集求出来。3、展示求问题中不等式组的解集,小组讨论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代表发言,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初步感受求解集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比教师直接告知效果更好。四、巩固练习1、解不等式组:2、在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4、(1)求(2)找(3)写关键:找注意:解题的书写格式同学板演(板演的同学如不会做,可请本组同学教。),然后其余同学给予评价。关注学困生、实行兵教兵、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五、小结思考,归纳,发言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感受?让学生学会梳理总结六、堂堂清一课一练测试当堂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七、作业同步练习中对应习题P141页习题9.3第2题四、板书设计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例题题目及解题过程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3、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求(2)找(3)写 学生板演区关键:找(利用数轴)注意
5、:解题的书写格式五、教学反思课后我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冷静思考和总结,下面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1、整体的思路比较清晰:先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体现了数学是源于生活的,然后通过练习进行辨析,并让学生自己归纳注意点,再接下去是应用新知、巩固新知、再探新知、巩固新知、知识梳理、布置作业。整个流程比较流畅、自然;2、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直观的展示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中各解集的公共部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意义。3、本节课的最大的亮点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新知、自学例题等环节鼓励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真正去思考、去尝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
6、、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究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学的重难点也得到了很好的突破,教学效果不错;4、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利用类比与化归的思想引导学生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概念。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借助数轴找出公共部分解出解集。5、练习的形式新颖,请第一组的同学任点其余三组的同学板演,板演的同学如不会做,可请本组的同学教的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好的关注了学困生,实现了兵教兵。几点不足:1、在对整节课的时间把握上有所欠缺,学生探究的时间
7、过多,以致堂堂清无法在课堂上完成。2、课堂的节奏还可以更紧凑些。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一定再会改正以上不足之处,使本课的课堂教学效益更高。附、课堂教学评价表姓 名 科目 课题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评价项目评 价 内 容分值得分教材处理教材处理教学目标知识、能力、价值观目标是否明确,教学目的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知识技能、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的要求是否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