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538891
大小:13.3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4
《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丝绸之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执教者:浯潭小学吴碧莲指导老师:陈丽英上课时间:2017年5月12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知道“丝绸之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3.体会中心词和过渡段的作用。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体会过渡段的作用。教学难点:提计划过渡段的作用。教学准备: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料,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各种丝绸制品的照片。师:同学们,瞧,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张精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师:这些衣服由丝绸制成,请你们来说说看完之后的感
2、受。预设:华丽、精美……师,同学们对这些丝绸制品真是赞不绝口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让你们赞不绝口的丝绸发源地就在中国,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丝绸制品就经由一条道路运往欧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条“丝绸之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质疑课题出示金钥匙:很多课文的题目很精彩,不但简洁,鲜明,而且能启发读者联想到很多事情。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预设:问题1.“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问题2.谁开辟了“丝绸之路”?问题3.“丝绸之路”是怎样开辟的?问题4.“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作用?学生质疑,教师相机板书。一、初读,整体感知。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请同学们
3、将课文读通读顺,并试着从文中找一找课文哪些段落为我们解答了这几个问题?(出示朗读要求)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生字新词,学生开火车读。2.理清课文脉络课文哪些段落为我们解答了这些问题?生汇报,师相机点评。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请同学们试着帮课文划分一下段落。生分段并进行反馈。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过渡:刚才令同学们赞不绝口的丝绸制品,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古罗马的凯撒大帝也对它们爱不释手。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用什么词来形容凯撒大帝的这件新衣服。当看戏的人们看到凯撒大帝的新衣时,又有什么样的反应。(交流:“绚丽夺目““目瞪
4、口呆”“赞不绝口”)1.理解“绚丽夺目”、“赞不绝口”的意思,并且用这两个词语造句。师评价师:从这些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看戏的人们对凯撒大帝的新装有着怎样的一种情感?生说。师:指导朗读,试着读出你的喜欢、羡慕之情。2.出示第二自然段,从那以后,华丽的丝绸就在欧洲各国出了名。此时作为丝绸发源地的子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说:自豪。指导朗读:带着你的自豪读一读这段话吧!师评:从你的读中我感受到了浓浓的自豪之感。(一)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中心词的作用。过渡:在当时,不管是中国还是欧洲,丝绸都是地位的象征,中国的丝绸是怎么运到欧洲的?(通过丝绸之路)1.找中心词,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师:丝绸之路
5、是一条怎样的路?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词概括这条路德特点。(非常恶劣)2.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这条古代商路的“恶劣”,请同学们再读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词句。3.感受“恶劣”(1)路远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米的地方。想象发言:出示古代丝绸之路的地图,当时的人们是怎么通过这七千多米的地方?学生想象发言。师:七千多米的距离放在当下,乘坐大巴要100多个小时的,坐火车要将近40个小时,更何况但是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有的只是一双脚,一匹马,因此这条路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是十分漫长的。(2)路险过渡:那么摆在当时人们面前的只是“长”这个困难吗?这条路所经过的地方都是什么
6、地方?(沙漠、高山、荒野)PPT播放所经过的地方,当时的人们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生想象发言。师指导朗读:这条漫长的路真是充满着各种艰辛与危险呀,请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感受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4.体会中心词的作用,渗透写作方法。同学们,我们刚才找到“恶劣”这个词来概括这条路德特点,第三自然段也是围绕这个词展开描写,也就是说“恶劣”是这段话的中心词,我们在习作时也可试着围绕一个中心词展开具体的描写,使习作的中心更加明确。(一)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过渡: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只是走得人多乐,便成了路。那这样一条充满危险的,远隔万里的道路是谁开辟的(张骞)你从第四自然段的哪句话找
7、到了这个信息。(最后一句话)出示张骞图像及资料。1.体会过渡段的作用。(1)课文的那些段落详细写了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5、6、7、8自然段)(2)那么着段话的前三句又与那个自然段的意思紧密联系?(第三自然段)师小结:像第四自然段这样既与前文紧密联系,又引出下文内容的段落,我们称之为过渡段。过渡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在习作时也可用这样的过渡段或者过渡句,使习作各部分的联系更紧密。2.练习。出示一篇短文,学生寻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