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538241
大小:1.93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4
《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设计(1)南宁市隆安县第二中学林云涛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具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强化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二、教材分析:本课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一)教学重点: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
2、关系列出不等式.(二)教学难点:列一元一次不等式描述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三、教学方法: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以活动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为辅。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观看图片。面对如此多的促销手段,你将如何抉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购物的实际问题。学生认真观看,引领学生进入到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运用一些贴近生活的图片,让学生很容易的把自己置身于生活情境中。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根据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不等式周末返校时
3、,为吸引学生,我镇的粤美(甲)、百润(乙)两家超市都在搞促销活动,他们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甲店:同学们我店累计购买50元牛奶后,再购买的牛奶按原价的90%收费乙店:我店累计购买25元牛奶后,再购买的牛奶按原价的95%(1)小明准备分别消费20元、40元、70元、75元、80元、100元、那么去哪家超市购物更合算,为什么?(2)根据他们的销售方案,你怎样选择购物能获得更大的优惠。(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倾听学生的交流,并对学生提供的情景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解决了
4、这一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利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除了利用方程或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发表见解共同探究,得出一套比满意的购物方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通过对问题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模型。通过数学活动和相互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合作的意识,体会建模和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三、新知应用(一)知识拓展、深化提高为了改变
5、我校的办学条件,学校计划购买若干台电脑,现从两家商店了解到同一型号的电脑每台报价均为6000元,并且多买都有一定的优惠.甲商场的优惠条件是:第一台按原报价收款,其余每台优惠25%;乙商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优惠20%.如果你是校长,你该怎么考虑,如何选择?(多媒体展示商场购物情景)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交流,共同探究得出问题的结果通过本题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更需要数学,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二)能力迁移、妙用知识通过以上的交流,说一说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
6、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师生互动,形成知识性的总结。)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共同交流。归纳得出:审题、设未知数、找不等关系、列不等式、解不等式、结合实际得出结论、答。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会,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向学生渗透类比的思想。四、小结(由学生自己回忆总结并交流收获和体会)学生共同归纳。通过小结,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内化、系统化。五、布置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安排。五、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本课设置了丰富的实际情境,比如
7、去龙虎山旅游购票问题等,研究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它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模型.教学中要突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等式与方程一样,都是反映客观事物变化规律及其关系的模型.在教学中,类比已经学过的方程知识,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甄别,从而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本课采用启发诱导、实例探究、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揭示知识的发生
8、和形成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以“生动探索”为基础,先“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与障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力,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