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第二讲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ID:38516464

大小:22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14

第二讲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_第1页
第二讲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_第2页
第二讲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_第3页
第二讲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_第4页
第二讲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讲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讲《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博士论文》(一)《博士论文》的背景《博士论文》(亦名《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写于1840年10月-1841年3月,是系统研究古希腊哲学的一部导论。马克思为撰写系统研究古希腊哲学的专著,前后共写下了7个笔记本。此篇论文于1841年4月15日获得了耶拿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二)《博士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1、探求“定在中的自由”自伊壁鸠鲁逝世以后,西方许多思想家或者哲学家都把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即原子论学说)看作是对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即原子论学说)的剽窃和抄袭。但马克思对此持否定意见

2、,他独到地指出,就原子的运动来看,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学说超越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学说。德谟克利特把原子的运动理解为直线向下,但伊壁鸠鲁认为,原子运动除了直线向下之外,还可以发生相互排斥和偏斜运动,而世界就是由原子的相互排斥和偏斜运动所造成的相互碰撞的结果。马克思的手法是议古论今,重点说明黑格尔哲学不是哲学的终结,哲学应该向前发展。这时的马克思跟其他青年黑格尔派成员一样,都抓住了黑格尔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自我意识——的特性——如同黑格尔哲学语境中的“绝对精神”一样具有能动性。言外之意,马克思借用“自我意识”这个概念来重点建构自己的新哲学,并把自己

3、的新哲学看做是黑格尔哲学的继续和向前发展。2、“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自我意识和具体现实的关系马克思说:“哲学已经不再是为了认识而注视着外部世界;它作为一个登上了舞台的人物,可以说与世界的阴谋发生了瓜葛,从透明的阿门塞斯王国走出来,投入那尘世的茜林丝的怀抱”,哲学不应该脱离现实生活,它应“给现象打上它的烙印”。“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是哲学的世界化”。马克思这时还提出了重要的实践概念,但他对“实践”的理解还带着浓厚的抽象思辨的唯心主义色彩,即认为“哲学的实践本身是理论的”,他仅仅把实践理解为从事理论批判的活动。3、发扬辩证法的革命因素马

4、克思特别看重黑格尔的辩证法,但对黑格尔那种枯燥晦涩难懂的表述形式极为反感。尤其是马克思还看到了黑格尔辩证法局限和不彻底性,即偏离现实和仅仅局限在概念的抽象思辨之中。马克思在此指出,辩证法不仅要运用于理论的研究,而且还要面向现实和改造现实,即哲学为实现自己的冲动所鼓舞,当它作为意志反对现象世界的时候,它就“成为世界的一个方面”,“那本来是内在之光的东西,就变成为转向外部的吞噬性的火焰”,“自我意识永远具有一个双面的要求:其中一面针对着现实,另一面针对着哲学本身”。二、《集权问题》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提炼问题”和“如何培养问题意识”这么个主题。

5、“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三、《〈科隆日报〉179号社论》(一)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二)强调哲学对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重要作用(哲学的生活化和生活的哲学化)(三)“苦恼的疑问”与对黑格尔哲学信仰的第一次倒戈四、《论犹太人的问题》(一)本文的背景《论犹太人的问题》一文是马克思1843年秋天开始写作、到巴黎后完成的,并于1844年2月发表于《德法年鉴》杂志(1、2两期合刊)。这篇文章写作的动机有两点:一是重点批驳布鲁若

6、·鲍威尔关于犹太人问题的两部著作(《犹太人问题》和《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的偏激观点;二是在当时的欧洲,犹太人问题引起了整个西方社会的普遍关注,马克思对犹太人在当时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的悲惨命运十分关注。(二)本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批驳鲍威尔把犹太人解放归结为宗教解放以及把政治解放同人类解放混淆起来的错误,马克思发挥了国家公民和社会成员之间分裂决定政治国家同市民社会之间分离的观点,首次论述了犹太人解放、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五、《〈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本文的背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写于1843年底,1844年2月发表

7、在《德法年鉴》上。该论文在形式上标明为一部著作的导言,但在内容上是完整的、可以独立成篇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又称《1843年手稿》(《克罗兹那赫笔记》(形成关于历史、哲学和政治的9本笔记摘录)中的一部分),写于1843年夏,未完成,包括39张手稿,这部手稿直到1927年才由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第一次用原文发表。该论文的理论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莱茵报》时期(1842-1843)同“自由人”(包括鲍威尔兄弟、梅茵、施蒂纳等人)的决裂以及使马克思感到“苦恼的疑问”;其二是对黑格尔哲学信仰的根本动摇以及费尔巴哈哲学对他的影响。这篇论文是马克

8、思新世界观转变的重要文本,是他在《莱茵报》时期和《德法年鉴》时期理论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本人的哲学宣言和政治宣言。(二)本文的主要内容(采用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