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483797
大小:56.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6-13
《《会计学基础》第一章总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一、会计的概念与特征(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内容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会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二)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各种数据资料,而且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参与经济管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种数据转化为货币化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是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相关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经济活动中通常使用劳动计量单位、实物计量单位和货币计量单位三种计量单位。劳动计量、实物计量单位和货币计量单位三种计量单位。劳动计量、实物计量只能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计量结果通常无法直接进行汇总、比较;而货币计量便于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因此,会计需要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表现在两个方面:(1)进行会计核算。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2)实施会计监督。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提供的会计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会计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查所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告。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1.会计的产生会计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结尾记事”和“刻契记事”等处于萌芽状态的会计行为。当时,只是在生产实践之外附带地把收入、支付日期和数量等信息记载下来,生产尚未社会化;独立的会计职能并未产生,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2.会计的发展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1)古代会计阶段古代会计阶段是从会计产生到1494年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借贷复式簿记的书籍《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出现之前的阶段,这是会计发展史上最漫长的一段时期。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罗马和古希腊等都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我国有关会计事项记载的文字,最早出现于商朝的甲骨文。据《周礼》记载,西周国家设立“司会”一职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月计岁会”,又设司书、职内、职岁和职币四职分理会计业务,其中司书掌管会计账簿,职内掌管财务收入类账户,职岁掌管财务支出类账户职币掌管财务结余,并建立了定期财务报告制度、专仓出纳制度、财务稽核制度等。这表明大约在西周前后,我国初步形成了会计工作组织系统。当时已形成文字叙述式的“单式记账法”。 (2)近代会计阶段近代会计以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和“簿记论”的问世为标志。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出版了《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其中的《簿记论》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日记账、分录账和总账以及试算表的编制方法,介绍了威尼斯复式记账法的原理的方法。《簿记论》的问世,使会计界在关注会计实务的同时,开始致力于会计理论的研究,不仅结束了簿记作为一种技术性工作的阶段,使簿记成为一门科学,而且在世界会计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影响极其深远的时代——“卢卡·帕乔利时代”。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卢卡·帕乔利也被誉为“会计之父”。时至今日,《簿记论》“不仅整整影响了一个世纪”,而且历经五个世纪,其影响经久不衰。从16世纪末到19世纪,意大利的复试簿记迅速在欧洲传播,取得了很大发展。德国、法国、英国等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促使许多专门研究和论述簿记、会计理论等方面书籍的出版,会计知识得到广泛普及。1853年,英国在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计师专业团队——“爱丁堡会计师协会”。会计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性专门职业和通用的商业语言。(3)现代会计阶段 美国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促成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的颁布及对会计准则的系统研究和制定。财务会计准则体系的形成不仅奠定了现代会计法制体系和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而且促进了传统会计向现代会计的转变。进入20世纪50年代,在会计规范进一步深刻发展的同时,为适应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以决策会计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会计。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正式通过“管理会计”这一专业术语,标志着会计正式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领域。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会计国际化。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工作的融合,会计信息化不断发展,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了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图1-1揭示了制造业的资金运动过程。企业的资金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前者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后者形成企业的负债。投入企业的资金一部分形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形成企业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 企业的资金运用是指资金投入企业后,在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不断循环和周转。在供应阶段,企业根据制定的生产经营计划,购买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支付材料的买家、运输费、装卸费等采购费用,与供货方结算货款。在生产阶段,领用原材料进行产品生产,支付职工薪酬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借助劳动手段将劳动对象加工成特定的产品,这些产品成为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在销售阶段,将生产的产品对外销售,收回货款和支付销售费用等。综上所述,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就是从货币资金开始一次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的过程。企业的资金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缴纳各项税务、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将离开企业,退出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二)会计目标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1、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即企业管理层所经营管理的企业各项资产基本上由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留存收益作为再投资)和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形成,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运用这些资产。为了评价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情况和业绩,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投资或者信贷政策,是否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其他制度建设,是否需要更换管理层等,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也需要及时或者经常性地了解企业管理层保管、使用资产的情况。因此,会计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便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2、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关信息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会计主要是通过财务会计报告向其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是否投资或继续投资、是否发放或收回贷款的决策,有助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作出促进经济资源分配公平与合理、市场经济秩序公正和有序的宏观经济决策。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一、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作为“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的会计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拓展职能。(一)基本职能1.核算职能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确认是指运用特定会计方法,以文字和金额同时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使其金额反映在特定主体财务报表中的会计程序。计量是指确定会计确认中用以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的金额的会计程序。 报告是指确认和计量的基础上,将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以财务报表等形式向有关各方报告。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基金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2.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它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真实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会计核算是否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合法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经纪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以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合理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财务收支是否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及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保证各项财务收支符合特定的财务收支计划,实现预算目标。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质量。(二)拓展职能1.预测经济前景预测经济前景是指根据财务会计报告等信息,定量或者定性地判断和推测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指导和调节经济活动,提高经济效益。2.参与经济决策参与经济决策是指根据财务会计报告等信息,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对备选方案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3.评价经营业绩评价经营业绩是指利用财务会计报告等信息,采用适当的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经济效益等经营成果,对照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定量及定性对比分析,作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二、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一)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专门方法构成。1.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为了审查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合法,保证登记账簿的会计记录正确、完整而采用的一种专门方法。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必须取得或填制会计凭证,并经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审核。只有经过审核并认为正确无误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进行核算和实施监督的基础。2.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在会计制度中事先确定会计科目,然后根据这些科目在账簿中开立账户,分门别类地连续记录各项经济业务。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是保证会计核算具有系统性的专门方法。3.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核心。4.登记会计账簿登记会计账簿简称记账,是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将会计凭证记录的经济业务,分类、连续、完整地记入有关账簿中所开立的账户。账簿记录所提供的各种核算资料,是编制财务报表的直接依据。 5.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按照各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进而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成本计算,可以确定材料的采购成本、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可以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是否节约或超支,并据以确定企业经营成果。6.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等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往来款项的结算情况;监督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合理使用。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指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定期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各种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全面、系统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或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一种专门方法。以上会计核算方法相互联系、紧密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会计核算中,应当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二)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骤反复运行的会计程序。从会计工作流程看,会计循环由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环节组成;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会计循环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组成。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其会计工作必须经历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一系列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程序。这些会计程序从一个会计期间的期初开始,至会计期末结束,并在各个会计期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故被称为会计循环。第一章总论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一、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实务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些不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则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工作中通常所讲的资产、负债的确认,收入的实现,费用的发生等,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体而言的。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例如,企业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是属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但是企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企业集团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它却是会计主体。再如,由企业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等,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属于会计主体,应当对每项基金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经济活动为前提。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应当停止使用根据该假设所选择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与方法,否则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一个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但是,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决策都需要及时的信息,需要将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在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通常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可作为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容积、台、件等,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量上进行汇总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只有选择货币这一共同尺度进行计量,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所以,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是由货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在有些情况下,统一采用货币计量也有缺陷。某些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往往难以用货币来计量,但这些信息对于使用者决策而言也很重要。为此,企业可以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补充披露有关非财务信息来弥补上述缺陷。我国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报表,也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二、会计基础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一)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基础。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货币收支的时间有时与收入费用确认的时间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而不能确认为本期的收入;或者款项已经支付,但与本期的生产经营活动无关而不能确认为本期的费用。为了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在权责发生制下,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为了真实、公允地反映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和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二)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以及部分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第一章总论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企业投资者通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他们需要借助会计信息等相关信息来决定是否调整投资、更换管理层和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等。企业贷款人、供应商等债权人通常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他们需要借助会计信息等相关信息来判断企业能否按约支付所欠货款、偿还贷款本金和支付利息等。企业管理者是会计信息的重要使用者,他们需要借助会计信息等相关信息来管理企业,对企业进行控制、作出财务决策。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作为经济管理和经济监管部门,通常关心经济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市场经济秩序的公正、有序,宏观决策所依据信息的真实可靠等,他们需要会计信息来监管企业的有关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制定税收政策、进行税收征管和国民经济统计等。社会公众也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企业对其所在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如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提供社区服务等。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3.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列示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如果企业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结果或效果,通过选择或列示有关会计信息以影响决策和判断的,这样的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就不是中立的。(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情况作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作出预测。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以可靠性为基础,两者之间是统一的,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在可靠性前提下,会计信息应尽可能与决策相关,以满足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会计信息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产品,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时,还应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对于某些复杂的信息,如交易本身较为复杂或者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但其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企业就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披露。(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但是,如果按照规定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可以变更会计政策。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统一规定的会计政策,保证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出现不一致。例如,企业按照销售合同销售商品但又签订了售后回购协议,虽然从法律形式上看实现了收入,但如果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没有满足收入确认的各项条件,即使签订了商品销售合同或者已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也不应当确认销售收入。(六)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财务会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使用者据此做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七)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的应用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否则,会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八)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应当具有时效性。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第一章总论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一、会计准则的构成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技术标准,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调控经济活动、规范经济秩序、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以及开展国际经济交往等的重要手段。企业准则具有严密和完整的体系。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二、企业会计准则根据财政部第33号部长令、财会[2006]3号文件、财会[2006]18号文件规定,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等。(一)基本准则基本准则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概念基础,是制定具体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准则解释的依据,也是解决新的会计问题的指南,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基本准则包括以下内容:(1)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基本准则明确了我国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2)会计基本假设。基本准则强调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为会计基本假设。(3)会计基础。基本准则坚持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4)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基本准则建立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系,规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5)会计要素分类及其确认、计量原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同时对有关要素建立了相应的确认和计量原则,规定会计要素在确认时,均应满足相应条件。(6)财务会计报告。基本准则明确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概念、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和应反映信息的基本要求等。(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是根据基本准则的要求,主要就各项具体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作出的规定,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业务准则和报告类准则。1、一般业务准则。一般业务会计准则是规范各类企业一般经济业务确认、计量的准则,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收入、所得税等准则。 2、特殊业务准则。特殊业务准则可分为各行业共有的特殊业务准则和特殊行业的特殊业务准则,前者如外币业务、租赁业务、资产减值业务、债务重组业务、非货币性交易业务等准则,后者如适用于银行等金融领域的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适用于石油企业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准则,适用于农牧业的生物资产准则等。3、报告类准则。报告类准则主要规范普遍适用于各类企业的报告类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等准则。(三)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是根据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制定的,用以指导会计实务的操作性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相关条款的细化和对有关重点难点问题提供操作性规定,它还包括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财务报表及其格式等,为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提供操作性规范。(四)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主要针对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作出的相关解释。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2012年12月6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施行。该准则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予以规范,共九章,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财务会计报告和附则等。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有:(1)要求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部分另有规定的经济业务或事项才能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2)将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费用)五类;(3)要求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或收入费用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