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477992
大小:20.7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3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登幽州台歌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登幽州台歌》与《登飞来峰》对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感受两首诗歌截然不同的艺术特色。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涵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大声反复朗诵全诗,体味作者的情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作者“失意者”与“得意者”传递的不同情感,回归两者不同的时代机遇,明确时代、命运与人生的关系。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两首诗歌人物形象和主旨内涵。教学难点:总结深化时代、命运与人生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登幽州台歌》1.要求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陈子昂的资料2.教师补充并介绍写作背景陈子昂(约659-700)唐代
2、文学家。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科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于狱中。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李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前赤壁赋》·
3、苏轼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每当我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总仿佛有一位诗人的形象,他象一座石雕孤零零地矗立在幽州台上。那气概,那神情,有点象屈原,又有点象李白。风雅中透出几分豪情,愤激中渗出一丝悲哀。他的眼睛深沉而又怅惘,正凝视着无尽的远方。他为自己的不幸而苦恼着,也为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问题而困惑着。这,就是陈子昂。于是,在我耳边响起了他的喊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
4、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诛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
5、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想一想:指导学生寻找《登幽州台歌》当中体现作者是一个“失意者”的证据?(学生小组讨论思考,教师点拨)过渡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
6、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总一总:读完全诗,总结诗歌主题?主题: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练一练:假如你是陈子昂,你心中所想是什么?(学生作文,教师指导训练)《登飞来峰》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7、。出示自学提示:(1)每人读诗中的一句。(2)解释所读诗句的意思。(3)交流重点字的意思。2、小组汇报自学情况:(1)读课文,用“/”划出诗句的节奏。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走进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大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今有辑本《临川先生文集》。(3)补充介绍,写作背景: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任知县,任职
8、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这一年他正好三十岁。(4)读诗,分诗句解释大意,提示重点字义。(课件同时出示字义)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塔很高。闻说:听说。畏:害怕。遮:遮挡,遮住。缘:因为、由于。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分句解释: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