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

ID:38474799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3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_第1页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_第2页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_第3页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8 木兰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反复诵读,理清故事基本脉络,背诵;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情。总结本文特色;掌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句式特点,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活动。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理解性背诵,讨论理解作品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教学重点: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作品;学生疏通文义;整体把握故事情节。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提问导入“巾帼不让须眉”是什么意

2、思?2、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PPT展示古代英雄的图片如穆桂英、秋瑾等。3、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下面请几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导入新课。2、简介《木兰诗》及《乐府诗集》《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二、学生自学课文,相互讨论,理解诗句的含义。1、师范读,学生注意字词读音、停顿及节奏。2、生齐读,读准字音及节奏。3、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

3、解课文。(学生4人小组开展探究,老师出题检验)4、生字词注音及解释机抒:zhù(织布梭子)  可汗:kèhán  鞍鞯:ān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pèi(缰绳)燕山:yān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胡骑:jì(战马)    戎机:róng(军事)  著我旧时裳:zhuó(穿)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朔气:Shuò(北方)傍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5、PPT展示课文6、解释第一段词语(1)木兰当户织 当:对着  户:门         (2)惟闻女叹息惟:只(3)问女何所忆 忆:思念     (4)昨夜见军帖

4、 帖:文告(5)军书十二卷 十二:表示多数,很多的意思        (6)阿爷无大儿    阿爷:指父亲     (7)愿为市鞍马  为:为了  市:买       7、全班朗读课文第一段三、师生整体理解第一段的内容。1、请学生指出第一段古今意义词2、请学生翻译第一段古文3、老师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古文4、师生共同翻译,注意重点词语5、老师板书第一段古文翻译四、阅读课文,交流讨论这首诗讲述了花木兰什么故事?有哪些情节?请概括一下。五、练习1.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B)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C.显现战争紧张

5、、频繁、涉及范围广。D.意思是非常、十分。六、板书设计8 木兰诗(第一课时)解释第一段词语(1)木兰当户织 当:对着  户:门  (2)惟闻女叹息惟:只(3)问女何所忆 忆:思念     (4)昨夜见军帖 帖:文告(5)军书十二卷   十二:表示多数,很多的意思        (6)阿爷无大儿 阿爷:指父亲(7)愿为市鞍马 为:为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