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平行线的判定(1)

5.2.2 平行线的判定(1)

ID:38456409

大小:6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3

5.2.2 平行线的判定(1)_第1页
5.2.2 平行线的判定(1)_第2页
5.2.2 平行线的判定(1)_第3页
5.2.2 平行线的判定(1)_第4页
资源描述:

《5.2.2 平行线的判定(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庆市巴川中学精品教学设计方案任教学科:数学任教年级:初2019任课教师:___王道勇__课题5.2.2平行线的判定(1)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课时是本章逻辑推理的起始教学和学习,本课时是在相交线、平行线和“三线八角”的基础上深入对平行线的判定的研究,通过对平行线的判定的证明,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发展,是几何逻辑论证的基础,是后继学习几何逻辑推理的基础。因此本课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体会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了解推理

2、的意义和推理过程。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4.2直线、射线、线段”单元和“4.3角”单元时有较少的理性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更多的感性思维能力和直觉推理能力,对答案的追求远远胜过对答案来历的追求,少有逻辑推理的思考与操作,因此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推理的方法和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体会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3、。教学重点1、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并运用这三种方法判断两直线平行。教学难点1、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初步体会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教法学法1、推理发现法。2、讲授法。教学准备1、教师:(1)PPT;(2)三角板一块。2、学生:(1)三角板;(3)草稿本。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活动1自主学习验收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口答;2、尝试表述平行线的判定并笔记;2、尝试分析平行线的判定并笔记。提出问题:1、平行线的判定1?2、平行

4、线的判定2?3、平行线的判定3?1、检查、验收学生自主学习;2、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活动2巩固训练:1.如图5-6-1,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100°,当∠2=__________时,a∥b.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2.如图5-6-2,∠1=70°,∠2=70°,那么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5-6-3,完成下列推理过程.∵∠DAB=∠CBE(已知),1、自主分析;2、展示;3、点评。1、审题指导;2、引导分析;3、巡视、帮助;

5、4、组织点评。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_______∥______()活动3典例剖析:例1.如图5-6-5,完成下列填空(1)∵∠1=∠4(已知)∴∥  ()(2)∵∠ABC+∠=180°(已知)∴AB∥CD()(3)∵∠=∠(已知)∴AD∥BC()(4)∵∠5=∠(已知)∴AB∥CD()1、自主分析;2、展示;3、点评。1、审题指导;2、引导分析;3、巡视、帮助;4、组织点评。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逻辑推理过程。例2:如图5-6-4,因为∠A=________,所以AC∥ED,因为∠A=_______,所以AB∥DF.同上同上

6、同上活动5当堂检测:《导学案》P10当堂检测第1,2,3题。1、接受任务并操作;2、倾听并问答质疑;3、参与评价。1、布置任务;2、追问;3、组织点评。1、掌握平行线的判定;2、学会简单逻辑推理。活动6小结与反思1、本课时你有哪些收获?2、本课时你还有哪些困惑?1、积极盘点收获与困惑;2、倾听他人盘点并补充。1、提出问题;2、积极点评。总结提炼活动7作业布置1、必做题:P10第1~5题;培优2、选做第6题。1、做好记录;2、做好注释。1、布置任务;2、补充说明。1、效果反馈;2、强化训练;3、应用巩固。板书设计一、平行线的

7、判定11、内容:2、分析:学生板演用学生板演用学生板演用二、平行线的判定21、内容:2、分析:三、平行线的判定31、内容:2、分析:教学后记对于平行线的这两个判定的引入,一定要使学生非常清楚的识别“三线八角”中的角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同位角、内错角。弄清楚两条主线是谁,第三线是谁.引入之前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复习。从简单的两线的位置关系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感性的平行的认识,在引进第三线,引导学生观察两线被第三线所截之后,同位角的大小变化对两线的位置关系的影响。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几何画板动画效果得以实现。这样引入我个人认为要优

8、于书本上的量角的大小。在进行利用平行线的这两个判定进行推理的时候,经常会涉及到找已知角的邻补角与对顶角,一定要及时总结这个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这种数学的意识。在利用等量对换,垂直的定义等知识进行推理的时候,老师应该有格式的示范。在进行推理过程中老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书写,从学生的书写中发现错误,从而进行纠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