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下《城市的标识》

北师大版六下《城市的标识》

ID:38455557

大小:16.7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3

北师大版六下《城市的标识》_第1页
北师大版六下《城市的标识》_第2页
北师大版六下《城市的标识》_第3页
北师大版六下《城市的标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六下《城市的标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依据: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第七单元“珍惜”的第三篇主体课文。设计思路:  本着《新课程理念》中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宗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开展,通过质疑、阅读、朗读、思考、交流等丰富的语言实践过程,以读促悟,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扎实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教材解析:《城市的标识》是是著名作家张抗抗的一篇文章,从城市雷同现象说起,使读者感受到城市建设的大同小异,反衬出对城市人文精神的忽略和冲击。进而通过

2、不同城市的代表树木进行详略得当、点面结合的叙述,让读者感受到树这一独特的事物在塑造城市特色上的独特作用。最后阐释了之所以称树为“城市的标识”的原因,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人们珍惜树木、保护城市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意识。文章层次清晰,语言富有特色,是一篇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练习表达、诵读感悟的好范本。生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识字学词能力,能够自主阅读文本并整体把握主要内容,能够结合文本及生活实际理解文本内容,能够主动提出问题,结合文本思考,较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诵读和识记方面能力较强,能够根据文本

3、内容和文字特色熟读背诵句段、积累语言。对于生活情境有自己的发现和感悟,具有热爱自然、渴望保护自然的心灵。但是学生对于“人文精神、文化底蕴”感悟不深,体会“通过珍惜树来体现对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传承与保护”这一主题理解起来仍有难度。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识字学词,理解“标识、茫然无措、婀娜苗条、风韵、大同小异、川流不息、蜂拥而来、蔚为壮观、忠心耿耿、小心翼翼、芸芸众生”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进而摘录积累。3、了解文章内容,知道树被称为“城市的标识”的原因。体会文章先写雷同、后写独特性的

4、反衬写法,感受城市雷同带来的压抑感和千姿百态的树带来的风韵。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结合语境理解、积累新词,了解文本的内容,感受城市雷同带来的压抑感和千姿百态的树带来的风韵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先写雷同、后写独特性的反衬写法。教法:以读促悟,创设情境,学法:对比诵读,积累汇总,交流合作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自主阅读课文学习过程:一、直入课题:1、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珍惜”这一主题单元,学习一篇极富韵味、引人深思的课文,题目叫——《城市的标识》。读读课题。(指导“标识”与“标志”的意思

5、,了解“博闻强识”的读音和含义。)2、你对“城市的标识”如何理解?(引导学生体会所谓“标识”必须与众不同,甚至独一无二。)你能说出几个城市的标识吗?(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学生关注的“标志点”。)3、作者与大家的看法一样吗?她又是如何阐明自己的观点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整体感知:1、请大家自读这篇课文,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划出来。2、组织交流:(1)同桌两个人检测认读,看字词认读是否准确。联系文本说说你对词语的理解,有不懂的可以做出标记。(2)教师检测:(课件出示词语,学

6、生认读:茫然无措、婀娜苗条、各具风韵、大同小异、川流不息、蜂拥而来、蔚为壮观、忠心耿耿、小心翼翼、芸芸众生、千姿百态。)有需要提问的吗?(根据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学习词语。)3、读了课文之后,发现作者的观点了吗?(1)结合学生发言,引导关注第15自然段,称树为“城市的标识”的原因。(2)出示重点句段,指名朗读:谁能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心声,可以先试着练习一下。师生点评,发现句段的词句特点:排比的句式强调“只剩下了树”,用词上突出“忠心耿耿”“小心翼翼”“滋润芸芸众生”。还可以抓住“唯一”“不可替代”“不可置换”等

7、词语体会作者的坚定选择。读课文,就是要读出作者的心声,读进听众的心里,最好能打动你自己!三、再读课文,体会“雷同与个性”:1、作者在最后表达自己的观点,前文大篇幅写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内容层次:写了城市的雷同和不同城市的树木。)2、感受“雷同”:(1)自己默读1到6自然段,体会这种“雷同”,可以勾画触动你的词句。(2)与同桌交流发现,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师生交流,抓住“多胞胎”“无法辨别”“如此相像”“似曾相识”“克隆兄弟”“连体人”“相同”“熟识”“单调”“大同小异”“熟悉”“复制”等词语,体会建筑

8、、街道、车流、人们的装饰乃至城市垃圾的雷同。(3)我们的城市如此雷同,我们的城市——我们的街道——身边的人群——   (师生合作进行词句表达,加深学生对于“雷同的感受”。)     在这样的城市生活,你会感觉——     (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可以用上“茫然无措”“晕头转向”“单调乏味”等词语,体会人们对城市个性的渴望,了解反衬写法的作用。)(4)你怎么理解“回家的路”?(引导学生从城市建筑带给人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