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张蕊作品]

夜归鹿门歌[张蕊作品]

ID:38435432

大小:4.83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6-12

夜归鹿门歌[张蕊作品]_第1页
夜归鹿门歌[张蕊作品]_第2页
夜归鹿门歌[张蕊作品]_第3页
夜归鹿门歌[张蕊作品]_第4页
夜归鹿门歌[张蕊作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夜归鹿门歌[张蕊作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制作:张蕊戴娜娜杨洋乐梦涵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图片鉴赏图片鉴赏【整体感知】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

2、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诗题解说】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诗题《夜归路

3、门歌》,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雅,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背景】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

4、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作者简介】(见教材P28)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代表,虽远不如王维的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天宝四载(745

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45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诗风】♦题材:山水田园之美,隐居之乐,羁旅之愁♦体裁:擅长五绝和五律♦语言:清淡质朴,含蓄隽永♦意境:清远幽美,自然平淡,超凡脱俗关于“歌行”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子长短参差。【诗歌翻译】山寺钟鸣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鱼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

6、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鹿门月亮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德公隐居的住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石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隐者在此自来去。【主题思想】孟浩然的这首诗展示了他由徘徊于求官与弃世之间的彷徨到最终决定弃世归隐的心灵轨迹。表达了他的优雅兴致,也透露出孤寂无奈的心情。“渡头”{“人”“向江村”“余”“归鹿门”→“栖隐处”{环境:“寂寥”“幽人”:“自来去”【结构图解】【写作特点】♦对比与比衬(一、二两句)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

7、时的钟声;次句写鱼梁渡口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三、四两句)前句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子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出两种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名利的淡泊情怀。【诗文分析】(对照《新课标》)1.并分析第一、二句: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

8、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2.读并分析第三、四句:这种比照暗示着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