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非个性化现象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学生作文非个性化现象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ID:38417185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2

学生作文非个性化现象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_第1页
学生作文非个性化现象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_第2页
学生作文非个性化现象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_第3页
学生作文非个性化现象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学生作文非个性化现象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生作文非个性化现象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株洲市泰山学校黄治宇中共中央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的轨道”。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责无旁贷地肩负着这一使命,要为提高国民素质作出贡献。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如何,更大程度上可以看他的写作能力如何,写作能力是一个综合素质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我们,对此深有感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头戏,也是一个较为头疼的问题,更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问题。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积极参加了中央教科所的“个性化”作文

2、教学课题的研究,开展了“随心所欲”的作文教学尝试,现就我们探讨的一些情况总结如下。一、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非个性化现象探讨在作文教学和繁重的作文批阅中,我们发现学生不爱作文、怕作文,视作文为“挖煤”,为了完成作文任务,他们到处抄袭、拼凑、杜撰,生编乱造;千人一面的思路和价值观,不说自己的心里话,缺乏真情实感,有些做“无病呻吟”状。例如,写“我的母亲”,就是自己生病了,母亲如何在医院里几天几夜不睡觉,然后是母亲累得病倒了。一写到“我的老师”,就是挑灯批改作业,或者是自己的考试成绩不太好,老师耐心劝导自己,到文章结尾,总忘

3、不了要表表决心。一写到“在学习雷锋的日子里”,总有一大半学生凑巧捡到了钱,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终于上交了;或者是搀老太太过马路。为了表现家庭困难,许多学生都让自己父母“下岗”;为了表现独生子女的困惑,有一半学生让自己的父母“离婚”。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这内容雷同、毫无个性的文章呢?下面的一则材料,会对我们有所启示:有一个讨论小孩子吃零食是否有好处的电视节目,电视台记者先在街头作了一个调查,他拦住了一个小学生问:“小朋友,你爱吃零食吗?”孩子先愣了一下,然后肯定地说:“不爱吃。”这个答案太出乎意料了,连记者也愣了一下,忙又问:“为

4、什么不爱吃?”“因为对身体健康不利。”这个十岁左右的小孩不一定真的不爱吃零食,但他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最先考虑的不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是按照大人教给他的价值观念来回答“是”或者“不是”。他们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有雷同的思路、雷同的价值观,唯独不会说自己的话,不愿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吗?许多学生的作文几乎是假话连篇,空话套话满天飞,虚情假意,空洞无物,千篇一律,读了真是让人生厌。学生为了追求立意的“正确”,往往放弃自我内心真实的思想感情,讲空话,说假话,胡编乱造。文章立意虽然

5、貌似正确了,但文章的灵性和个性魅力也荡然无存了。这实际上是过去“八股文”的现代翻版。再看看下面这些文字。1.公共汽车上,自己座位旁边不是立着一位孕妇,就是站着一位抱小孩的老妪,自己理应让座,却思谋再三。站立者摇摇欲倒、危乎险哉之际,“腾地”站起一位往往是非老即残的人士,而“我”则羞愧难当,后又“顿悟”老迈体残者常常心灵美好,身体健康者则精神伤残。2.去鞋摊修鞋,不仅享受到免费服务,还聆听了鞋匠师傅“政治外交”“改革理论”的谆谆教诲,不禁“一股热浪直冲头顶”,顿感自己从来没有这样“振奋”过。3.第一次英语考试失利,自己满腹惆

6、怅,一片茫然。周末晚上花园漫步散心时,突然一盲翁摔倒,当自己扶起他时,只听他口中喃喃说道:“我虽然看不见,但我心里有一条路。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路,你不必刻意去寻它,它就在你心中,就在你脚下。小姑娘,大胆朝前走吧!不要茫然,你的路就在你脚下延伸。”一席话,顿使我“从来没有这样警醒过”。这几类作文,几乎每个语文老师都在学生的作文本上看到过,让人无法看清其面目,无法窥见其心灵,看到的只是一张张面具、一副副定格的表情,虚假、板滞、毫无生气、千人一面。4一个个本来有个性的学生,写出的竟是些无个性的文字垃圾;“作文要有话说,要说

7、真话”这一起码的写作要求,已成为当前作文教学中一个无法逾越的难关。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致力于彻底改变它吗?二、造成学生作文非个性化现象的原因探讨造成学生作文非个性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不外乎是社会、家长、学生、老师四个方面的原因。当今社会,信息量大,学生疲于接受各种信息,无暇去作思考,更不会去做深入的思考,思想贫乏,更别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代中学生每天接收的信息量之大,是90年代以前的中学生无法想象的。按理说,接收信息越多,思维就应该越活跃,但是,由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读书又不多,思考不多,语言积累

8、少,底气不足,大量的信息反而使学生迷失了自我,对外界信息兼收并蓄,人云亦云,在作文中就表现出千人一面、众口一词,说到失败与成功的关系必然举出爱迪生加以论证,再搬出居里夫人压阵;说到全面发展的话题就要去写爱因斯坦的音乐修养,张衡的文学成就;说到内外因的关系就要写到洪秀全的失败、秦始皇的过失……不仅论据彼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