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蛋白抗癌作用研究进展

甘薯蛋白抗癌作用研究进展

ID:38388892

大小:4.41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6-11

甘薯蛋白抗癌作用研究进展_第1页
甘薯蛋白抗癌作用研究进展_第2页
甘薯蛋白抗癌作用研究进展_第3页
甘薯蛋白抗癌作用研究进展_第4页
甘薯蛋白抗癌作用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薯蛋白抗癌作用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甘薯蛋白抗癌作用研究进展汇报内容立题依据1总结4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2研究结果3立题依据我国甘薯(Ipomoeabatatas)产量世界第一(约1亿吨/年),其中约50%用于生产淀粉、粉丝等初级产品,附加值低,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液、废渣。废液中含1%左右可溶性蛋白,直接排放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水质,亟待解决。甘薯块根中特有的贮藏蛋白Sporamin占其蛋白总量的60-80%,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Sporamin能显著抑制人结肠癌HCT-8细胞在裸鼠腹腔内的弥散性生长,并抑制皮下接种的Lewis肺癌细胞在C57黑鼠体内自发性的肺转移。因此,本课题继续对

2、sporamin的抗癌作用及其细胞内分子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研究内容细胞实验:观察甘薯蛋白对3种癌细胞(人结肠癌HT-29细胞、HepG2肝癌细胞、Bcap-37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转移扩散能力的抑制作用,并探索其相应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临床试验:观察甘薯蛋白(SPP)与5-氟尿嘧啶(5-FU)联用治疗人结肠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研究意义在于:探索甘薯蛋白在防治恶性肿瘤方面的作用和应用价值,为开发新型抗癌药物奠定基础。提高甘薯加工的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有助于解决我国甘薯淀粉加工业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研究意义技术路线目的:观察甘薯蛋白对3种恶性肿瘤细胞增殖

3、及侵袭转移能力的抑制作用,探索其细胞内分子作用机制。实验内容:MTT结晶紫染色荧光染色划痕愈合实验抗粘附实验明胶酶谱试验uPA分泌量测定(ELISA)免疫印迹RT-PCR细胞培养:从中国科学院细胞库购买各种肿瘤细胞株,按照推荐的方法采用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在二氧化碳培养箱(37°C,5%CO2)中培养。条件培养液(CM)的制备:肿瘤细胞株在培养板中长满后,换成1%小牛血清的培养液并移入可调节氧气浓度的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时,24小时后取出培养板,吸出上清液冻干后备用。MTT法细胞生长分析:将肿瘤细胞接种于96孔板(10,000cells/well

4、),加含10%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基培养24h,然后将培养基换成含有或不含有各种处理试剂的RPMI1640培养基。分别在换液后的1、3、5天测定细胞增殖情况,采用MTT法,加入20μgvital染料MTT(1mg/ml)后继续培养4h,被细胞吸收的蓝色染料用DMSO(100μl/well)溶解,测定其在490nm处的吸光度。正式实验前先做预实验检查吸光度和细胞数量之间是否成正比。试验方法划痕愈合实验:将细胞按1-5x105个/孔的密度接种于12孔培养板;形成单层细胞后,用20-200微量pipette管尖端刮一个宽1mm的划痕;用新鲜培养基洗两次,然后换成

5、含不同浓度甘薯蛋白的培养基,37℃孵育20h后用PBS冲洗,4%多聚甲醛固定,在刮伤0h和20h后分别照相(放大100倍),用ImageJ图像软件计算刮口的平均距离。细胞愈合划痕的能力用它们的运动距离表示,计算方式如下:(0h时划痕的平均距离-20小时后划痕的平均距离/0h时划痕的平均距离)×100。抗粘附试验:将细胞接种到24孔板或6孔板,形成单层细胞后脱血清过夜培养,换含不同浓度甘薯蛋白和PMA的培养基处理24h,然后用PBS冲洗2遍,加入200或500μL0.25%trypsin/0.1mMEDTA,室温,100RPM振荡消化细胞,记录细胞完全脱落

6、需要的时间.酶谱法测定MMPs和uPA的活性:分别用明胶酶谱和纤溶酶原-酪蛋白酶谱法测定条件培养基中分泌的MMPs和uPA的活性,用含或不含100ng/mlPMA及不同浓度甘薯蛋白的培养基处理细胞4h,收集培养基,过滤除去悬浮细胞,用浓缩离心管浓缩25-50倍,各组取等量培养基与不含SDS和β-mercaptoethanol的样品缓冲液混合后上样,用含2mg/ml明胶的1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电泳。电泳结束后将凝胶置于复性缓冲液液(2.5%Triton-X100)中震荡洗脱30min×4次;明胶孵育液(50mmol/LTris-HCl、10mmol/L

7、CaCl2、200mmol/LNaCl、1μmol/LZnCl2)37℃孵育24h,考马斯亮蓝染液染色2h,脱色30~40min。分析凝胶图像,应用ImageJ软件读取条带面积和酶解条带灰度,酶含量=条带面积×(条带灰度-背景灰度),以样本酶含量/对照样品酶含量比值表示样本的酶活性值。uPA酶谱做法与MMPs相似,只不过用1mg/ml酪蛋白(MPBiomedicals,Inc.,Irvine,CA)和1U/ml纤溶酶原(MPBiomedicals,Inc.)代替了明胶。试验方法条件培养基中uPA分泌量的测定:采用ELISA法,根据试剂盒(CusabioB

8、iotech,China)说明书进行测量。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