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88851
大小:7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11
《革命必剖清人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革命必剖清人种”——试论清末排满论者对满汉同属黄种的学理回应*[作者简介]张晓川,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610068[内容提要]清末民族革命论者的排满宣传,或追述明末惨状,或强调夷夏之辨传统,而此时西方关于种、族的分类知识与方法已经传入中国,并为人接受,发生影响,尤其是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关于黄种团结应对白种威胁之论。一些排满论者对于满、汉同属黄种,理当团结之论,避而不谈,而另一些以“历史民族”的概念,或通过对于黄色人种加以更细致的区分,在学理上作出了回应。一、清末十年,排满终成一大风潮,因为当日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互为表里的关系,后人记述这段历史往往将之与推翻帝制等诉求结
2、合在一起,视之为反抗异族欺压、皇朝统治的一大思想推力。不过,近来有的研究者也开始注意到反满宣传本身所呈现出的多歧性和随意性,比如杨国强曾经撰文指出那一时期现实中满人贫弱、衰微的整体境遇与排满思潮中民族压迫论说之间不可弥合的距离。*本文系笔者参加章清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外文化交流与近代中国的知识转向”(09&zd070)的先期成果。刊于《民族研究》2012年第4期。杨国强:《论清末知识人的反满意识》,载《史林》,2004年第3期,第1-24页。冷眼细观这段历史,排满宣扬者的背景和用意也各不相同,有些是以种族革命催动政治革命,意在推翻皇帝,建立共和,有些比较单纯地站在汉人的
3、立场上,反对民族间的不平等,有些则带有会党性质,目的仅在于反清复明。然而目的各不相同的言说者,一旦以排满面目出现,则不得不共同捍卫这一观点,尤其在与反对者的论战之中,必须千方百计地寻找到诸般满、汉不两立的证据,用以压倒对手。既然排满言说更多地是一场论说间的交锋和思想上的鼓动,那么考析辩论正反双方所使用的论据和思想资源就成为梳理这一段历史的重中之重。王汎森曾在其关于章太炎思想的专著中辟出一章,讨论章氏的民族思想,他认为当日反排满论者最有力的“理论武器”大致有二:一是文化上满、汉实已混同,二是历史上满、汉同源。章氏对于这两种理论的回击也被王著总结为“两条路线”,分别是进化论影响下的“文”
4、、“野”观以及通过“历史民族”来剖清族源。王汎森:《章太炎的思想(一八六八—一九一九)及其对儒家传统的冲击》,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5年版,第69页。王汎森所指出的反排满论者两种论说,或能大体归结为古为同种、今已同文,此处同文主要指文化上的同化,并非“书同文”中所表示的文字统一。其立论之根基主要着眼于满、汉之间的历史、文化关系,而且判定种族分合的依据,无论是教化、礼乐的同一,还是北方种族出自三皇五帝苗裔的佐证,11基本并不溢出传统中国对于种族辨别的认识。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能行革命书》,载姜义华、张荣华主编:《康有为全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5、版,第六集,第326-327页。然而,阅读时人著述,可以发现王氏之论并不全面,排满与反排满论者之间的争论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种别观念,其所关于种族知识的相关储备也不再限于传统典籍所载。章太炎曾将清末革命视作“学界中人”的“秀才造反”,其本意在于警戒革命者不要因为地位上可攀附封疆大吏而依赖督抚权力,但实际上也道出了清末革命派身上浓厚的文人学士色彩。章太炎:《〈民报〉一周年纪念会演说辞》,载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上册,第328页。章氏尝言及本身种族意识的生发:少时见《东华录》所载文字狱案而心生对于异族的愤恨,继而读郑思肖、王夫之书,逐渐发展出保卫汉种之民族思想
6、,但直至甲午,看了东西各国的书籍之后方才明其学理。章太炎:《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载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第269页。从其夫子自道观之,无论《东华录》、郑、王书,还是东西书籍,大致不难体会出排满意识中现实感的缺位,而以上种族意识的来源,无疑非识字的“秀才”不能有所接触,更重要的是章太炎认为郑、王等人之书虽然倡言兴复汉族天下,却并不具备“学理”,只有甲午后阅读的东西各国新书籍才提供了其种族意识的“学理”。显然,章氏两次演讲中所提及的“学理”和“学界”自有其共通之处,所谓“学”者,完全可以落实为直接或借由日本传入的西方新知识、新学问。此处“学界”一词,并不同于今日一般所
7、理解的类似于思想界或学术界的意思,根据上下文判断,应该专门针对留日学生界,但如果从留学的目的考虑,将这一群体所“学”视为西学新知亦无不妥。如果再将视野扩大,涉及排满种族论者的对手方,这一“学”的范畴仍然适用,反排满论者、维新派诸人也正是章氏口中的“秀才”和“学界中人”,而他们在论辩中所利用的理论工具和思想资源也往往是西来的“学理”。正因为清末排满论者及其反对者皆为掌握新“学理”知识的“学界中人”,故而考察两派之间的争辩,或许不能仅仅注目于双方在诸如种族苗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