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88354
大小:8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11
《(归根到底)是欲求成办我自利的意乐、加行故,从即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殊胜实修引导 11(三)上士之等起者:彼下四种等起,都毕竟(归根到底)是欲求成办我自利的意乐、加行故,从即日起,彼欲求成办我自利的意乐、加行,观为敌、视为过、破除它,非为我自利而为一切有情脱离苦因苦果二者,求不住二边之圆满的正等觉佛果位的意乐,彼者是广大意乐菩提心之等起。上士之等起:比它低的四种等起,也就是求现世的不善的等起、无记的等起、求来世的等起、求解脱的等起,说到底都是欲求成办我自利的意乐和加行。这种以自利为重的心,恰恰是进入大乘道的根本障碍。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要把欲求成办我自利的意乐和行为看成最大的敌人,看成非常大的过失。它一
2、出现就不给它余地,一定要消灭它,不允许它出来挡住我入大乘的道。我们在大乘道上进步不了的原因,就是自利心过重。现在着重要起这样的分别:我不再以自己为重,而是做什么,都要为一切有情脱离苦因苦果二者来寻求佛果。这种以众生的利益为重,要把一切众生都安立在佛果的意乐,就是广大意乐菩提心的等起。这时完全超过了前面四种等起,到这里才有了真正的发心殊胜。我们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按这个标准来修等起。由于以往的习气很强,我们常常还会不自觉地陷在以自身利益为主的心态里,所以要一直不松懈三殊胜实修引导 11的检查,一旦发现就要根除它。做任何事都要把众生放在首位,
3、是发最大的心,想把一切众生都安立在佛果上。这样的意乐才是广大,以这个等起就真正入了成佛之道了。实修的重要在相续中生起它需要修知母、念恩等,此外,上师貌似而说“为了利益遍及虚空界的一切有情……”,弟子也貌似地想想后,双方都目光热切地说“很可怜啊”,之后二者发出空洞之言,没有任何实义。当今时代,有些自以为是上师、弟子的人,无论谁的相续中不用说其他功德,就连一念善心都没有,特别容易出生如此的事故。首先对于自己的老母修知母、念恩、欲报恩、欲求安置于遍知佛位,彼等需要一一地思维。如果没有实际地修心,只是学着说两句动听的话,那只是空洞的语言,没有实际
4、内涵。只有通过修心,发展出了菩提的誓愿,才能每一次都发起心来,才能发起心来往佛道上走,往利益一切众生的道上走。因为这是真实的誓愿,所以永远不会忘记。每一次修法都会为此付出行动,每一次做功德都是以这个广大意乐来摄持。这才真正转入了上士道。而没有经过知母、念恩等发起这样的意乐,虽然口里说得来,但是不成为真实的缘起。所以龙多上师强调,如果没有经过修心,上师也是貌似地说“为了利益尽虚空界的有情……”,弟子也是貌似地想一想,双方都目光热切地说“很可怜啊”三殊胜实修引导 11,看起来挺像的,其实没有内涵,假的毕竟不能充当真的。打个比方,老师和学生都说
5、要孝顺父母,但从来没有修过孝顺,那只是说空的,心里没有孝的内涵,这样内心不会有丝毫进展。世间做知识的都会说大话,说得比天还高,行为比地还低。又比如说,求解脱的心没有真正发起,口里天天说“要求解脱、要求解脱”,心里根本就不求,只见他求的唯一是轮回里的享受。再进一步,说是说利益众生,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心,就像骗人说“我爱你”,实际根本不爱一样,当然是更大的空话了。这是非常大的问题。如果还不去重视修心,就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笃实的行者,也就只会做些表面功夫,到了某种场合、某个地方,仪式性地说些大话。现在自称是上师、弟子的有些人,不必说其它的功德,连一
6、念善心都没有。特别容易出现这种事,所以我们更要着重修心。很多人轻视下士、中士的修法,从未生起过下士、中士的心,但是又听了各种大法,心上却什么也发展不出来,最后就成了非常难治的油子。高不成低还不就,他已经不愿意从下下的开始修,导致他连一念善心都没有真正发过。遇到境的时候连一念善心都发不出来,口头上却说得越来越好听。这样学得越多、慢心越大,伪装也越多,还不如一点没学过的的人,心还有一分诚实。知识分子的大问题是三殊胜实修引导 11,学得越多心越复杂,越慢心大架子高,伪装的心越浓。就是一直只在口头上做、脸面上做,真实的修心从没经历过。所以要避免这
7、个过失,就要依次第真正把上士的等起修出来。做法是:首先对这一世的母亲修知母、念恩、欲报恩心以及扩大到想把母亲安置在遍知佛位的心。而且发展到为一切生的母亲,也就是一切的有情,这样着想。想到最后自己心里已经决定了要按这样做,认为这是最有大义的事,它成了心里最突出的主导性的心,这才真的有了第一个“发心殊胜”的内涵。因为你已经成了立志行这个道的人了,这个愿是不动摇的,每件事都会以他为等起。成了坚决行此道的人了。所以一定要按修心的轨道逐渐的思维来发展出真实的大乘心。修菩提心之前,先要认识什么是菩提心,也就是要知道修心的目标,之后要懂得怎么发展出这样
8、的心来。如果连菩提心是什么样的心都不知道,那就像生产时,不知道产品的规格、要求,那怎么去生产呢?所以,知道菩提心的体性就明白了要修的目标,知道要修出哪几分德相,在致力于开发他的修行。就会在自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