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声母系统)

音韵(声母系统)

ID:38359757

大小:121.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6-11

音韵(声母系统)_第1页
音韵(声母系统)_第2页
音韵(声母系统)_第3页
音韵(声母系统)_第4页
音韵(声母系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音韵(声母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声 母 系 统一、有关声母的概念自有音韵之学,就以“字音”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一个字基本上代表一个音节。古人很早就懂得一字之音可以离析为两个部分,前部分叫声,后部分叫韵。声母,古人又叫纽。最早出现纽的概念是在唐代,西域僧人神珙《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反纽就是反切。反,就是翻,把离析开的二音(切语两个字)再翻回去;纽,就是扭结、纠合,也就是拼音。后来音韵学家又用纽称呼声母的代表字,三十六字母又叫三十六纽。至章太炎倡议,“纽”专指声母,又叫声纽。1、字母我国文字不是拼音文字,过去也没有一套标音符号,所以在以前的音韵学上只好用汉字来代表声母和韵母。所谓“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

2、,不包括韵母。韵母的代表字叫“韵目”。最初古人把同声纽的字放在一起,只叫它双声,没有想到给这些双声字群一个总的名称。大约在唐代末年有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印度梵文的拼音原理给汉语音韵制定了三十字母:不芳并明     端透定泥知彻澄日     见溪群疑来精清从心邪    照穿审禅晓匣影喻到宋代又增加六个:非敷奉微娘床,改“不芳”为“帮滂”,这就成了唐宋间(9世纪-11世纪)汉语语音的三十六字母。每个字母代表一个声母,道理和拼音文字一样,一个字代表一个音。不过守温他们用的是方块汉字,不如音标符号那么简单。当一个汉字用来代表一个声母时,只取它的前一部分,不管它的后一部分,比如代

3、表声母b33的帮(bang)就只取b,不管后部分。因此这个声母也可以用“巴布班”等字来代表,只要这个字是用b做声母就行了。不过习惯上都沿用三十六字母,所以后来的音韵学家很少改用别的字。明代云南人兰茂有《韵略易通》,曾以一首《早梅诗》代表20字母:“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王力也曾用《太平歌》代表22个声母:“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有人认为f是擦音,无送气不送气之分,“泥娘”无论切韵音系还是现代汉语方言均无区别,因此认为“敷娘”是宋代音韵学家为使等韵图表整齐而勉强分出来的。2、发音部位与“五音”、“七音”辅音的发音

4、特点是气流出来时都要受到口腔一定部位的阻碍,气流在哪一部位受到阻碍,就发出哪一部位的辅音。因此根据不同的发音部位分成若干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面音、舌根音等。我国古代的音韵学家也有一套分析声纽的方法,他们很早就能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纽分成“唇、舌、齿、牙、喉”五类,也就是所谓的“五音”。后来宋元等韵学家又在“五音”之外,立“半舌音”(来)、“半齿音”(日)两类,于是就有了“七音”之说。这些发音部位的旧名,虽然不怎么科学,但是因为它们在音韵学上时常被使用,并且在说明古音时有其便利之处,所以我们应该清楚。3、发音方法与“清浊”、“发送收”清浊:发送收:古人有发送

5、收的名称用来描写气流情况。“发声”指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送声”指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收声”33指鼻音、边音,这类音发音时都有清化浊流通过发音部位,但比送气音微弱,古人认为是忍气收敛,故称忍收声。二、《广韵》声母的求证方法我们在上面说到唐宋“三十字母”或“三十六字母”,这只是个笼统的说法。具体落实到每一时代、每一方言、每一种韵书,又都有它们自己的语音系统。《广韵》也有它自己的语音系统,我们只有通过对《广韵》反切的分析,才能将它的系统归纳出来。《广韵》是以四声为纲、韵目为纬编排的一部字典,是为了写作诗文押韵、正音而来的。它虽然对字音进行了分析,对汉字的古代读音做

6、了系统的归纳,但并不醒目,它的声母系统仅从韵书表面是看不出来的。要研究《广韵》的语音系统,就要研究《广韵》中的反切。《广韵》共有3000多个反切,用了452个反切上字,1200个反切下字,《广韵》的语音系统就包含在这写反切中。在《切韵》中,由于当时还没有字母的概念,所以在制作反切时,只要声母相同的都可以用作反切上字。另外,《切韵》又是参考以前的诸家韵书编成的,它使用的反切也大都是从各家韵书中选取来的,所以造成了同一个声母用多个不同的反切上字来表示的现象。《广韵》是《切韵》一系韵书集大成的著作,是《切韵》、《唐韵》的继承。《广韵》中的反切,也是从前代韵书中保留下来的。所以

7、,《广韵》的反切上字数目众多,研究起来极为复杂。第一个根据《广韵》的反切来考证《广韵》的声韵系统的人、也是对《广韵》音系研究成绩最为突出的人之一是清代的音韵学家陈澧。陈澧(1810—331882年),字兰甫,号东塾,广东番禺人,道光时举人。他著有《切韵考》6卷,加上外篇3卷,共9卷。其实,他的《切韵考》就是《广韵考》,因为他并没有见过《切韵》原本,甚至连《切韵》残卷也没有见过,只读了《广韵》,以及《广韵》里所载的陆法言的《切韵序》。他在《切韵考·序录·条例》中说:“陆氏切韵之书已佚,唐孙愐增为《唐韵》,亦已佚,宋陈彭年等纂、诸家增字为《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