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歧视之文化谈

教育歧视之文化谈

ID:38354974

大小:4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1

教育歧视之文化谈_第1页
教育歧视之文化谈_第2页
教育歧视之文化谈_第3页
教育歧视之文化谈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育歧视之文化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歧视之文化谈                          [字体:大中小]受全球化和信息通讯技术发展的影响,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因贫困、性别、能力、出身、语言和文化引发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歧视现象时有出现,这均是在知识学习和受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严重障碍。“二战”以来的世界民主化进程从人权角度对以^种族歧视为核心的社会歧视行为进行过强烈的抨击,这对歧视的消除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化干涉。然而,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林林总总的歧视行为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又是在如何潜移默化地实践这一思路?歧视观念和歧视行为如何周旋于显性制度规范与隐性日常行为之间?又是如何通过不断的身份复

2、制和观念传播“繁衍”下去的?歧视如何具体导致社会分化和机会的进一步不均等?教育歧视的深层次后果是什么?如何避免严重的教育歧视现象?以上问题都是我们在探讨这类问题时要深入思考的。本文拟从教育角度作专门探讨,对教育歧视问题作初步梳理和分析,深入反思歧视在教育领域中的诸种表现。二、教育歧视的诸种表现按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体系的划分方法,教育歧视的各种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宏观和微观层面。(一)教育政策与法律方面的歧视表现从宏观上说,正规教育体系内的歧视现象,往往表现为处于优势地位的社会群体通过制度化的行为规范,使处于劣势地位的群体陷入被动状态,进而影响受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各个国家和

3、民族都拥有自己较为独立的宗教信仰体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历史、地理和发展程度等的差异,使得一些发展较为完善的主流群体往往会对发展较为迟缓的非主流群体抱有歧视态度或者是使他们边缘化。如,美国土著人面临的入学率低、毕业率低、辍学率高、师资不足、单一化主流文化教育等等,都是教育歧视的体现。另外,城市中对待外来移民、外地民工子女的教育歧视现象也屡屡发生,如,向这些人收取高于城市人缴纳的学费,或不允许就读,或允许跟班就读但却不允许参加升学考试等等。在家庭出身、社会背景、工作经历、年龄、性别等方面,经常会出现受教育权上的不公现象和歧视行为。对待来自不同地域的群体,同时有歧视或不

4、公的现象发生。如,欧洲大陆的持续已久的双轨制教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实质就是通过制度规定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一种受教育权歧视。我国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现象目前较为明显,省份内部和省份之间、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都存在很大差异,这与地方保护主义和资源整体配置等因素相关。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推行的某些教育政策,表现出教育模式向着更有利于工人和农民家庭出身的人倾斜,而对资产阶级家庭子女有歧视倾向;改革开放后,受国家主要宏观政策导向的影响,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经济增长、培养合格人才,由此带来的政策转变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大众化教育模式向精英化教育模式转变,这明显对城乡贫困地区的家庭产生不利影

5、响,而目前教育产业化倾向又导致教育机会分配上出现差异,由身份壁垒引发的不平等对待现象时有发生,如,乙肝患者、流动人群的子女教育问题等。(二)对学校的态度在对学校的态度方面,矛盾主要集中在社会对学校的不合理的评判和选择上。如,我国近年来逐渐兴起的“高校综合指标排名”,通过一些操作化的定量指标,为各大高校进行排名,一方面虽然可以使人们对各个高校的状况有初步了解,但排名过程中出现的统计误差,指标漏洞等则无形中造成对某些高校的不公正判决,这也是教育歧视的体现。近年来中等教育领域出现的“择校现象”,迎合了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市场化选择心理,使得“择校费”合法化,这实际上是等于使家庭困难的孩

6、子在教育方面直接遭受公然的歧视,本质上也是为教育歧视披上合法化外衣。(三)对教师的态度教师歧视指的是对教育者的不公平对待。我国历来尊师重教,但历史上也有一些时期轻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如,郑思肖曾在《心史》中记载:元朝统治者将知识分子的位置排在第九,其排序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教师歧视的实质是社会对部分教师的冷漠和歧视。如,对于一些思想活跃、教学风格不拘一格的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没能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一些学校经常会采取些不同措施遏制其个性的发挥;对于担任副科和冷门专业的教师,学校和社会时常会抱有轻视心理,极大地挫伤了教师从教积极

7、性;民办教师和正式教师相比,社会地位明显偏低;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教师之间,在学生和家长眼里也存在明显差异。而对准教师的筛选,也明显受困于竞争压力,变得越发苛刻。(四)对学生的态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歧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一是学生因身体、生理、心理等缺陷(如口吃、耳聋、相貌丑陋、身高矮小等)引发的歧视;二是对成绩不好、学习不用功、思想品德不好的学生(即所谓“差生”)的歧视;三是对家庭背景不好者的歧视,如对弱势群体家庭出身的学生的歧视。目前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弱势群体子女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