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

ID:38353254

大小:4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1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一、名词释析1、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所谓“武器的批判”,就是说要运用物质的力量,真刀真枪地进行战斗。所谓“批判的武器”,就是说要借助理论的力量,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动员更多的人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2、物质的力量必须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武器的批判显然是指暴力革命,因此批判的武器就应当是指革命理论。2、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地说明,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手段和必然结果,而异化劳动也是导致了人的自我的异化。要真正扬弃异化,就必须消灭产生异化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源。在《手稿》中,马克思已经有了劳动的异化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决定的初步思想。马克思说:“私有财产不过是上述情况的感性表现:人变成了对自己说来是对象性的、同时变成了异己的和非人的对象;他的生命表现就是他的生

3、命的外化,他的现实化就是他失去现实性,就是异己的现实。”这样,马克思就从私有制的内部,从私有财产的运动规律中得出了共产主义的结论。首先,作为自我异化之扬弃的共产主义,并不是“彼岸”的东西,实际上,它同这个异化的世界有着本质的、内在的关联,换句话说,异化的世界本身-它的内部的对立和矛盾运动-构成扬弃异化的现实基础,尽管是它的否定性基础。其次,既然自我异化在“异化劳动”的概念中表现为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因而从根本上表现为经济的必然性,那么,自我异化的扬弃就决不可能离开这种经济上的对立和矛盾,相反,它必然首先从这种经济必然性的方面去获得它

4、自身的必然性,即“发展到矛盾状态”的私有财产本身就构成促使矛盾解决的现实前提。最后,共产主义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否定,不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而是辩证的否定,即它并不取消私有财产和自我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的成果。它扬弃异化劳动,但不扬弃对象化劳动,而是对劳动本身及其对象和成果的真正占有。3、宗教是异化的人的幻想《〈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比较集中地论述宗教问题的重要著作。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即宗教是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的自我意识;“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

5、宗教,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因为它们就是颠倒的世界。”即宗教是由颠倒的世界产生的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因为人的本质不具有真正的现实性。”即明确指出了宗教的虚幻性,“宗教只是虚幻的太阳”。宗教把人的本质变成了幻想的现实性,因为人的本质没有真实的现实性。马克思的这句话紧接着上面的那段话,揭示了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幻想的现实性”也就是神;“没有真实的现实性”,就是丧失了人性。宗教把人的本质变成了神的本质,也就是说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因为人的本质即人性丧失了,人的本质只能在幻想的宗教中得以实现,所

6、以,马克思就指出了宗教的幻想性的特征。4、经济落后国家在哲学上任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句话反映的是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由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按理说,意识形态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应该是相一致的,即经济上发达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也应该是先进的,反之亦然。但事实并不如此,有的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意识发展水平不一定是较高的;而经济发展程度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又往往在思想领域超过经济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这种不平衡现象的出现也有客观原因的。一是社会意识中其重要部分属于上层建筑,它并不直接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

7、,要经过生产关系中介作用,才能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因而经济发展状况不能直接决定社会意识水平。二是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够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仍然要以经济发展一定水平为前提,同时还和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背景、阶级斗争形势、民族传统等等的影响分不开。如果德国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未达到一定水平,没有相当成熟的无产阶级,它也不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故乡。同样,若是中国现在没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若是没有几千年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要想使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普遍化,高于资本主义道德水平也是不可能的。5、按劳分配是资产阶级的权利

8、把按劳分配中的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叫做“资产阶级权利”,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最早提出来的。本来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权利,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为基础的,是在劳动力买卖的平等交易掩盖下对雇佣工人残酷剥削的权利,是指建立在商品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