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47829
大小: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0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本信息课题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作者及工作单位 河北省都党中学蔡路伟教材分析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章节中具体直观体现,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注重源于生活,这样,老师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提炼出本节的教学目标。学情分析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非常熟悉“燃烧”这种变化,也见过不少相关的现象,但没有提升到化学的角度来分析;学生通过对第二单元氧气性质的探究和对第六单元二氧
2、化碳性质的实验等已经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多数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常识。教学目标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观的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制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评价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事物的双面性。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救常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
3、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和自救常识的掌握。 教学过程我将信息技术与本课知识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服务教学,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的“发现学”理论和杜威的“做中学”理论等。九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究需求和获取新知识体验的需求,因此,我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通过对演示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分析进而深化理解知识,同时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丰富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4、。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这样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还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在此后的消防安全教育中,则通过视频资料“火灾背后的杀手”创设情境,增强学生
5、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掌握自救常识的重要性,接着利用多媒体将图文结合让学生主动进入自救常识的学习中,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1、实验探究法 2、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人的完美和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科学评价学生的做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全过程,有助于教师多角度、多层次、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板书设计(需
6、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课题1燃烧与灭火一、燃烧的条件二、灭火的原理三、安全课堂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完成了能力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和肯定;学以致用、巩固提高人机交互让学生主动完成了知识的评价;通过深化认识、品评功过,总结反思等反馈学生的情感历程。注重学生对学习知识与技能实践的结果的收集和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成长的认识,也增强了学生评价的趣味性、参与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有机整合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
7、学习兴趣,直观形象的视频、图片资料有效的完成了情感目标的教学,改变了原有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启发——探究的教学模式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完成了知识目标的教学,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积累了生活常识,掌握了自救知识。成长记录卡的设计为教师了解学生在通过此次学习,让我认识到了备课中的不足,也从中看到了问题。如在备课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缺少具体的了解,不能掌握每名学生真正的知识水平,在课前准备上过分的强调了自我在备课中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备学生,只是一味的在发挥自己的特长,忘记了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己,发展自己、创新自己。 课堂形
8、式过于模式化,在课前准备中应通过问题导读单,问题生成单等掌握学生存在的真正问题,有目的的设计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和练习内容,课堂流程过于单一,没有考虑到课堂的多变性,多给学生空间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备课中应注重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