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

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

ID:38328286

大小:278.3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6-10

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_第1页
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_第2页
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_第3页
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_第4页
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第一节隋唐时期的社会政治特点一、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二、小农经济的空前繁荣三、思想文化领域:儒、道、佛之间的斗争与相互吸收融合第二节韩愈的道统学说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号昌黎先生,邓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贞元末,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言事,得罪当权者,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宪宗时升任刑部侍郎,因上疏反对迎佛骨,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州)刺史。韩愈一生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穆宗数朝,他亲身经历了永贞革新,但对其持

2、否定态度。韩愈的道统学说,对于宋代政治思想影响颇深,因此,被宋人奉为儒学正统。今存《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一、人性论韩愈的人性论继承了董仲舒的人性三品说,认为,“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性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七。”(《原性》)韩愈认为人性有三品,“上等者,善多而已矣;中等者,可导上下也;下等者,恶多矣。”(《原性》)上品的人本性善,具备仁、义、礼、智、信五种基本的德性,而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种感情适中而协调,这种人“就学而易明”;中品之人本性善恶

3、混合,五德混合、杂而不纯,这种人可以使之“导而上下”;下品之人性本恶,这种人的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畏刑而寡罪”。韩愈关于人性的结论:上者可教,下者可制。总之,是“上智与下愚不移”。“然则性之上下也,其终不可移乎?曰:上之性就学而愈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此品则孔子谓不移也。”(原性)韩愈的人性论在本质上是要所作的把人性和封建等级秩序联系在一起,从而为专制政治的等级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其人性论的局限在于,他并不是在更抽象的水平上认识人的本质,他的人性论所要回答的问题并不是“人是什

4、么”,而是要说明等级结构为什么是合理的。二、道统学说韩愈效法佛教与道教,虚构了一个儒家一脉相承的道统。佛教的禅宗认为,佛教有一个由历代佛祖一脉相承的祖统,由释伽牟尼一直到弘忍和慧能。韩愈认为,儒家也有一个一脉相承的道统,这个道,由尧舜传下来,一直传到孟子,“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之传之禹,禹以是之传之汤,汤以是之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孟轲死,不得传焉。”(《原道》)关于道的定义,韩愈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

5、德为虚位。”(《原道》)韩愈认为,儒家的道不同于佛、老的道,儒家的道是“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原道》)道生于仁义,在于人的道德自觉,“‘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原道》)正心、诚意,也就是人的道德自我完善的过程。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这实际上就是传统儒家所说的内圣外王。佛、老的道与儒家不同,无补于社稷。“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原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