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苍茫看劲松

暮色苍茫看劲松

ID:38312646

大小:711.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6-09

暮色苍茫看劲松_第1页
暮色苍茫看劲松_第2页
暮色苍茫看劲松_第3页
暮色苍茫看劲松_第4页
暮色苍茫看劲松_第5页
资源描述:

《暮色苍茫看劲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题《庐山仙人洞照》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关于褒禅山:据安徽省含山县县志记载,褒禅山也叫华山,由两山组成,东西走向,成条形。其西原名华山,为慧空禅院的所在地。禅院东五里,为华阳山,因其在华山之阳而得名,又名兰陵山。今统谓之褒禅山。华阳山有前后二石洞,称华阳洞。其后洞为王安石所游之洞。前后洞并不相通。进后洞,黑黝黝的,窄处仅能容一人通过。后洞究竟有多深?通向何处?至今还没有人走到底,得出答案。返回整体感知。1、划出不懂的词句并借助课文注解或查字典解决,可互相交流

2、,也可询问老师。2、找出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曲艺同工的一句话。3、思考:此文作为游记,与我们平时学习的游记有何不同?1、以故其后名之曰2、距其院东五里3、独其为文犹可识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盖其又深,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7、其孰能讥之乎?其“”字的用法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代词,这,指慧空禅院代词,它,指仆碑代词,它,指洞穴代词,它,指后洞代词,他们,指古人代词,那些,指好游者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8、而余亦悔其之9、既其出10、视其左右11、谬其传12、咎其欲出者13、吾其还也代词,指自己助词没有意义

3、代词,它,指洞壁代词,它,代山的名称代词,那些,指欲出者其“”字的用法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助词人称代词其“”字的用法他(们),它(们)(的)你(们),你(们)的我(们),自己(的)指示代词这(里),那(些)其中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假如代词连词副词表商量:还是表反问:难道表揣测:大概表祈使:一定调节音节,不翻译指代对象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曲艺同工的一句话。“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认为要到达这些“险远”又有非常之观的地

4、方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呢?①要有志和力;②要有物。这一自然段主要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阐述了什么道理?——议论:无限风光常在于险远。要想到达,必须有志、有力、还要有物。知人论世:王安石(1021~1068),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仁宗庆历进士。嘉祜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16年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但因新法遭保守派反对,终被罢相。他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

5、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他的作品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返回知人论世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返回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

6、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在这时,对于这件事观察心得、收获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无处不在。夫:发语词。引出议论夷:平坦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焉: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不跟随(他人)中途而止松懈到了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力来辅

7、助他。但是力量足够到达那里,(结果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得:心得。研读第二段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之“险远”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地方?以华山洞作为参照物,根据文中的方位,画出示意图。后洞作者游踪慧空禅院前洞东行5里翻过一座小山返回作者说,要到达“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在第二自然段中可有依据?第二自然段可有与“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相对应的文字?第二自然段“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8、、“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些叙事在第三自然段中可有与之相对应的议论?综上所述,你发现第二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是怎样的关系?这样安排有怎样的作用?文章是否有别于一般的游记?文章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而自然,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文中的记游内容是议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