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在涵咏与感悟之间

诗歌鉴赏在涵咏与感悟之间

ID:38306218

大小:475.31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6-08

诗歌鉴赏在涵咏与感悟之间_第1页
诗歌鉴赏在涵咏与感悟之间_第2页
诗歌鉴赏在涵咏与感悟之间_第3页
诗歌鉴赏在涵咏与感悟之间_第4页
诗歌鉴赏在涵咏与感悟之间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在涵咏与感悟之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方法如何学习诗歌诗歌为什么会感动人?诗歌是一个主体意识非常强烈的文学体裁。当主体意识与客体的现象相接触的时候,主题的意识就产生了一种活动,而这种活动并非盲目的,而是有意向性的。这种意向性就使得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人感动。学习诗歌不应只研究每一个字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还要研究当时的那个社会文化背景,在那个时代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意思。所以研读诗歌有三点,三个步骤:a.研究诗词字义;b.把握当时的背景;c.探讨作者的思想意识的活动。考试说明要求鉴赏、评价D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l)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作

2、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鉴赏的三个层面:1、理解:词义、句义2、鉴赏:   ①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   ②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   ③把握意境(景、事、情、物)3、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一步读懂首先要了解一些诗歌的特点。(一)古典诗歌用文言文写成,而古代往往一字就是一词,并且常常一词多义,还有许多的古今异义词。例如,“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再有,诗歌

3、讲究含蓄、凝练,往往含有许多的联想意义、隐含意义,需要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联想,才能准确地理解。如同是“空”字,“空山新雨后”中是表现雨后青山的空寂、旷远,突出其静;“隔叶黄鹂空好音”,“塞上长城空自许”,都有“徒然、白白地”之意;“死去原知万事空”则是“空虚,不包含任何东西或没有结果的”意思。(二)了解诗句中的一些特殊语法现象,即所谓的“诗家语”。由于格律诗受到平仄、韵律的限制,诗人在写诗时,常常采用一些倒装句式。例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三)了解古诗中一些不常用的修辞方式,比如互文。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雄兔脚

4、扑朔,雌兔眼迷离”。(四)古人在创作诗歌时,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意象,寓意几乎是不变化的。例如折柳、杨柳曲、灞桥、阳关、长亭、烟波等常常表达送别离愁;夕阳、西风、寒蝉、归雁、子规、浮云等常常表达羁旅愁绪;登高、凭栏、捣衣、寒砧、鸳鸯、鹧鸪等表达相思情怀的;烽火、金戈、战马、玉关、大漠、塞外、黑河等表达战乱戍边的。(五)、应试中,首先要认真看题目,因为题目常常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如时间、季节、事件。例如《芙蓉楼送辛渐》,告诉你是送别诗;《邯郸冬至夜思家》,告诉你是思念家人;《山居秋暝》则告诉你时间、事件。其次是作者。作者往往告诉我们其生活的年代,如果是宋人,就

5、要联想到宋朝那段特定的历史。其三是读作品本身。四是读注释。注释有的是解释字词的,有的是给你说明有关背景的。例如2007年全国卷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注①超然台②寒食。这里“寒食”点明了季节,更说明了环境,是在清明节前。诗人“酒醒却咨嗟”,那么“思故国”就不单单是思念家乡的亲人和家乡,一定还连带想起了许多其他的事情。对超然台的解说告诉了写作背景,“超然台:在密州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是回答“(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的重要参考。2007年福建卷《武夷山中》注释①

6、谢枋得②十年。这两个注释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生平遭际、志向、以及写作背景。为回答“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了充分的暗示,他的绝食而死,不正是“梅花”凌霜傲雪精神的写照吗?或者说正是因为他心中有对梅花凌寒傲雪精神的向往,才有了“绝食而死”的英雄行为。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

7、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07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

8、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