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形象篇之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形象篇之景物形象

ID:38306211

大小:369.31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6-08

诗歌鉴赏形象篇之景物形象_第1页
诗歌鉴赏形象篇之景物形象_第2页
诗歌鉴赏形象篇之景物形象_第3页
诗歌鉴赏形象篇之景物形象_第4页
诗歌鉴赏形象篇之景物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形象篇之景物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之形象篇形象性是诗歌的主要特征,诗歌的形象是作者寄托思想感情的事物,它所包含的内容有:1、诗歌的意象和意境;2、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意象和意境是诗歌理解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并且经常单独设题考查。分析技巧需要点出意境,分析关键词(语言)需要点出意境,分析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需要点出意境,综合赏析诗歌更需要点出意境。因此,对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把握,是诗歌鉴赏的关键。概念解析意象。“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指“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分属植物和动物,但一经作者灌注感情,用在词中,就

2、成了意象。这三个意象一经组合叠加,便表现出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情绪。意境。“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情化的理”);“境”是指诗人所描写的具体事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的感人的艺术境界。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抓景物特点,可以探知诗人情感。如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选择了“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清新美好的意象,抒发了自己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分析意境,也可以探知诗人的感情。如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

3、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等景物,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送人归京师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参考答案】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4、按要求作答。(6分)峡口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送蜀客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暮春飞花2、思念故乡之情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

5、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

6、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

7、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1)、借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