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06123
大小:433.81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6-08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抒情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考试常出现类型常见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技巧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点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常见错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技巧类诗歌答题规范【答题步骤】(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析作用:此手法有什么样的
2、表达效果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托物言志③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古抒怀、咏史抒怀)④借典抒情⑤借事抒情抒情方式:常见提问方式:1、说说下面的诗歌采用了哪种抒情手法?2、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下面的诗歌。3、有人认为某诗在表达情感上体现了“曲折通幽”的特点,你认为怎样,说明理由。直接抒情判断直接抒情的方法——判断方法:诗人在其诗歌中比较直观地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诗句中有直接表明情感的字、词、句。如:杜甫:“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死亦足”,直截了当地抒发
3、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达了相思之苦。直接抒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答题规范:本诗歌采用的是直接抒情的方式,诗中的“独怆然而涕下”直接表现了诗人想着天地之浩大,人之渺小,而感时伤事的情怀。请简析这首诗的抒情特点。答题规范:诗歌采用××方式,诗中××句表达了诗人××感情。间接抒情判断方法:作为一种委婉含蓄的抒情手法,诗人往往借助多种手段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
4、思想感情。一般来说这样的诗句中往往没有直接表明情感的词、句。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间接抒情,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这首词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抒发作者对江南的追忆?冯词主要是间接抒情,通过景物、人物动作的描写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盼夫之情。李词多直接抒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上心头”五句酣畅淋漓地抒写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苦和情爱之深。谒金门冯延巳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
5、,举头闻鹊喜。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比较两首词在抒情方式上的差异。练习: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诗中一二两句。答:诗中一二两句使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朝雨”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借“杨柳”增添了浓厚的离别、留恋之情。简述结句与前三句写法的不同,有什么作用?前三句借事抒情,通过叙写“琵琶换新声、旧别情、
6、听不尽”,表现了无法排遣的思乡愁绪一波三折,最后一句写景,以“长城、秋月”这壮阔而悲凉之景,寓情于景,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浓浓思乡之情。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2、托物言志答题格式:采用了××手法,借物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志向(追求)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答:这首诗主要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不需要凭借某种外物自能声名远播的特点,表达出作者高尚的品格和自信的人生态度。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
7、藉秋风。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抒情特点。例:绝句二首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诗歌中的一、二两句的作用。答:一二两句采用了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反衬出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画菊郑思肖(宋末诗人)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说说诗歌是如何抒情的。答: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用宁可在枝头枯萎也不愿意飘落风中的菊花寄托了自己宁死不屈,坚守民族大义的高尚气节。练习巩固: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