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哲理赏析

诗歌中的哲理赏析

ID:38305579

大小:390.81 KB

页数:64页

时间:2019-06-08

诗歌中的哲理赏析_第1页
诗歌中的哲理赏析_第2页
诗歌中的哲理赏析_第3页
诗歌中的哲理赏析_第4页
诗歌中的哲理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中的哲理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诗歌中的哲理赏析二、政治高考试题中的古诗三、哲理诗训练选择题主讲:程进辉哲理诗赏析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哲理诗。诗歌和哲学,代表人类思维的两种截然不同形式。前者是形象思维,后者是逻辑思维。“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富有哲理性的佳篇。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杜甫的“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毛泽东的“人生易老天难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都是饱含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哲理和真挚的感情、鲜明的意象结合起来,有激情有情趣,既入情又入理,使哲理诗兼具抒情性和哲理性。诗

2、歌和哲学,代表人类思维的两种截然不同形式。前者是形象思维,后者是逻辑思维。哲理诗赏析《琴诗》(宋·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诗赏析《琴诗》(宋·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观的紧密配合”、“事物是联系的”、“内外因相结合”等深刻的哲理。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杜牧)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写项羽的三首诗

3、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王安石)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

4、、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遣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几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来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四首写运河与隋亡联系的诗《入若耶溪》(梁·王籍)舟余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

5、悲倦游.哲理诗赏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出了“动美”。王籍以动衬静,充分表现出原始森林的“静美”。试想:久居闹市之人,有幸旅游于原始大森林,耳畔没有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的轰鸣,没有广播喇叭高分贝的音响,该会感到多么轻松惬意,舒适宜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体现了动与静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钟山即事(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王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钟山即事(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曾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王籍:“蝉

6、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本词从问月开始到自慰结束,从缺憾开始到圆满结束,从疑惑开始,到清醒结束,得到大彻大悟的结束,苏轼要自己、弟弟以及天下读他的诗的人,不必硬性追求实际生活中的完美之憾,只要精神上充分理解自然选择,寻找自我的快乐所在,那么美好的东西就会长期属于超脱灵

7、魂。(宋·苏轼)《水调歌头》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含有丰富的哲理。1、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放言》(唐·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哲理诗赏析这首诗的主题是辨伪。首联提出有办法解决狐疑,颔联从自然景物入手具体介绍这一办法:让时间证明一切。颈联转入到历史人物,进一步证明上述办法。尾联顺着颈联的意思延伸:如果周公、王莽在真相还没有显

8、现时便死去,他们的德行真伪就无人知晓。本诗告诫我们:看待事物不要过早下结论,否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