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290492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07
《读懂文章先看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读懂文章先看题南京市秣陵中学彭大礼常言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其实仅用这句话来对文章的题目一言以蔽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平常所学的每一篇课文的题目都有其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因此,要想读懂课文首先要理解课题所蕴藏的含义。⑴题目表明文章的体裁:关于这一点古文里就特别明显,如《陋室铭》、《琵琶行》、《出师表》、《岳阳楼记》、《捕蛇者说》、《赤壁赋》、《滕王阁序》、《谏太宗十思疏》、《归去来兮辞》、《报任安书》、《柳毅传》,这些题目中的铭、行、表、记、说、赋、序、疏、辞、书、传、都是古代的文体。有些古文虽然在题目中没有这些字,在题目上
2、也含有明显的文体特征,如《六国论》﹙策论﹚、《论衡》、《祭妹文》﹙祭文﹚,上述情况也沿袭到现代文里,如《“友邦惊诧”论》、《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谈读书》、《错字小议》、说“勤”、《雄关赋》、《汨罗行》、《天井山景物记》﹙游记﹚、《巴尔扎克葬词》﹙悼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话稿﹚、《最后一次演讲》﹙演讲稿﹚、读《伊索寓言》﹙读后感﹚、《宽容》序言﹙书序﹚、《呐喊》自序、《物种起源》导言。⑵题目点明题旨:这种情况多见于议论文,作者把观点提炼浓缩为文章的题目,让读者一见题目就知道作者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给人观点
3、鲜明,中心突出之感。如《反对自由主义》、《作家要铸炼语言》、《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青年必须掌握科学》、《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⑶从题目看写作手法:有的文章一看题目,就能大体上判断所采用的写作手法,如《一件小事》鲁迅通过写小事来表现大主题,手法上肯定是以小见大,不然作者写这些小事干什么呢?又如,《回忆我的母亲》朱德通过追忆母亲往日的琐事,以此来表现母亲一生的勤劳伟大。再如,《任弼时同志二三事》作者通过记叙任弼时同志“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的一些平凡小事来表现任弼时同志的伟大品格。高尔基的《海燕》读者
4、一看到这题目,就不难想到这篇文章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情况是说明文,第二种情况文章里的海燕一定象征着什么,作者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果不其然,散文诗里的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而那些海鸥、海鸭、企鹅象征着假革命或不革命者。⑷3从题目看修辞:有的文章题目就运用了修辞手法,如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看就知道作者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故意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从而达到醒目,引人入胜的目的。而实际上,作者不仅用设问作题,而且行文中,连用了七个设问,自问自答,有主到次,由物质基础,最后归集到大自然的杰作和人
5、工培育的成果。又如人物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作家魏巍采用设问的手法为题,然后自问自答,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很自然的侧重写了三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即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救小孩和防空洞里战士们吃雪。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揭示了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质。这种设问作题的方式,议论文当中也有,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从物质到精神,再由精神到物质,首先就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使文章过渡自然,条理清楚,说理透彻,浑然一体。还有的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人感到非常的形象生动,如《变色龙》、《地质之光》。运
6、用对比的修辞方法,具有强烈的对比色彩,既显得简洁明快,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普通的人,伟大的心》、《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简笔与繁笔、》。运用对偶的手法,工整贴切,和谐优美,揭示主题,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采用拟人的手法,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使物人格化,如《澜沧江边蝴蝶会》。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出强烈的诘问的语气,表示反驳,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人比人,气死人”吗?》。运用借代的手法,如《二六七号牢房》。⑸从题目看线索:有的文章从题目就能窥见文章
7、的线索。如鲁迅的《药》明线是华老栓一家买药给儿子治病,暗线是革命者夏瑜一家。鲁迅以明线来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以暗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文章旨在寻出救中国的一剂良药来。又如巴金的《灯》,读者一看就应该知道文章肯定是采用了象征的手法,灯应当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而事实上,作者的确以灯为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黑暗统治下,对中国人民的胜利,仍然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再如叶圣陶的《夜》,小说以《夜》为标题,则是因为整个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夜里,同时也象征了中国当时正处于白色恐怖的黑夜之中。小说也有明暗两条线索
8、,明线是:老妇人静夜守候,询问阿弟,正实死讯,承担责任;暗线是:革命夫妇革命被捕,惨遭杀害,遗书寄情。读者一看《夜》这个题目,对文章所采用的象征手法也能猜个八九分的。⑹题目加强否定的语气:有些文章题目就含有强烈的否定意味,从而加强了否定的语气,如《不要秘诀的秘诀》、《学问不可穿凿》、《两种习惯养成不得》、《“旁观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