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培育_以贵州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培育_以贵州为例

ID:38287210

大小:195.8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培育_以贵州为例_第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培育_以贵州为例_第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培育_以贵州为例_第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培育_以贵州为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培育_以贵州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总222期第6期贵州社会科学Vol.222,No.62008年6月GuizhouSocialSciencesJune12008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的培育———以贵州为例周必素(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贵州贵阳550002)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贵州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对民族精神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对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非物质

2、文化遗产;贵州;民族精神培育;作用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24(2008)06-040-04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发展繁衍的足迹。族特性,独树于世界文明之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2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类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民族中就在此生息繁衍,创造了“观音洞文化”,旧石器时世代传承,是各民族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代中期的桐梓人已经会使用火。普定穿洞和兴义形式,已经成为了民族精神的固化物。通过这些猫猫洞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骨锥、角铲等

3、工具,磨制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建立起民族间和光滑,造型精美,代表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生产力个人间团结、友爱、和谐的良好氛围,这正是社会和手工技艺水平“,兴义人”已经初步以审美观念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体现。本文即以贵州非来创造劳动生活。平坝飞虎山出土的陶器,表明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培育民原始先民已经会简单的制陶工艺,并掌握了用锥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谈刺、刻划和附加堆纹的方法以及图案多样化的装点个人浅识。饰艺术,并会捻线织布,开始创造服饰文化。此外,从赫章可乐战国墓葬出土

4、的鼓形铜釜,一也可看出贵州先民对冶炼技术和铸造技艺的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程度。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在建筑技艺方面,习水县三岔河的蜀汉章武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器三年的摩崖岩画,就有汉阙的图像,宋明墓葬及其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内容包括五个方精美雕刻,也体现了建筑和雕刻艺术的高超水平,面:1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明清至当代的建筑如安顺文庙、屯堡建筑、镇远青遗产媒介的语言;21表演艺术;31社会实践、礼仪、龙洞古建筑群、侗族鼓

5、楼花桥、苗族的吊脚楼等,节庆活动;41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1无不凝聚着贵州人民的聪明和智慧。传统手工艺。贵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贵州民族歌舞亦历史悠久,在汉墓的砖石画省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相当丰富,体现了民族像中,就有“乐舞表演”、“打鼓图”、“芦笙舞图”题作者简介:周必素,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第6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的培育41材。唐代就有关于黔东南一带“燕聚则击铜鼓,吹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大角,歌舞以为乐”的记载。可见贵州民族歌舞(一)传承历史文脉。非物质文化遗产

6、承载着历史的久远。到现在,歌舞仍是农闲时少数民族丰富的历史,是过去时代流传下来的历史财富,我娱乐、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们可以从中活态地认识和了解历史。如苗族服戏剧也随文化的发展而盛极一时。明清时,饰,大多遍施图案,刺绣、挑花、蜡染、编织、镶衬等傩戏已在苗、侗、土家、仡佬、布依等民族中流行;多种方式,做工十分考究,从刺绣图案中往往可以明代,军傩在安顺扎根,发展成地戏;清代诞生了寻出苗族的历史,如安顺关岭苗装上衣的领褊、坎侗戏、布依戏;花灯戏随着移民也进入贵州;文琴肩和衣袖上的三条大小不一、图纹各异的刺绣图戏从诞生走

7、到濒危;黔剧发展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案,代表苗疆故土黄河、长江和沅江,中间不同的剧种;川剧、京剧曾经盛极一时。几何图形,意为三大流域内纵横交错的阡陌田园。经过历史的不断变迁、文化的不断融合,贵州苗族服饰成为了苗族人民的史书,成为了苗族人发展成为苗、布依、土家、彝、仡佬、水、回等49个少民的标识,是苗族人民生产能力、生活水平、审美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情趣、精神信仰等的集中体现和载体。赫章县苗38.1%,众多的民族蕴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族的《大迁徙舞》,运用舞蹈、芦笙、古歌等综合手形成了不同的民

8、族风情和风俗习惯,留下了丰富段,叙述了苗族大迁徙的途中对敌作战、突破封的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锁、翻山越岭、横渡江河,然后到达贵州黑羊大箐艺、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杂技与竞技、传统医(赫章)安居乐业的历史,舞蹈内容与多方考证的药、民俗等多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苗族古苗族迁徙历史惊人地一致,被认为是用非文字的歌、侗族大歌、苗族芦笙舞、彝族撮泰吉、布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