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遗产与文化传承_以非物质文化遗产_畲族小说歌_为例

口头遗产与文化传承_以非物质文化遗产_畲族小说歌_为例

ID:38136750

大小:185.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1

口头遗产与文化传承_以非物质文化遗产_畲族小说歌_为例_第1页
口头遗产与文化传承_以非物质文化遗产_畲族小说歌_为例_第2页
口头遗产与文化传承_以非物质文化遗产_畲族小说歌_为例_第3页
口头遗产与文化传承_以非物质文化遗产_畲族小说歌_为例_第4页
口头遗产与文化传承_以非物质文化遗产_畲族小说歌_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口头遗产与文化传承_以非物质文化遗产_畲族小说歌_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口头遗产与文化传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小说歌”为例彭兆荣龚坚内容提要:以文化传承为视角,力图阐述“畲族小说歌”这一口头遗产的传承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家园遗产”理念对保护民族口头遗产的重要意义。关键词:文化传承畲族小说歌家园遗产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系;厦门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系(博士研究生)畲族小说歌以畲语唱、念,具有浓郁的民“畲族小说歌”概况族特色与区域文化特色。可以说,它是畲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媒介,更是历史霞浦,自“晋太康三年(282)肇建温麻县上跨民族、跨地区、跨省际之间文化交流

2、的显以来,或称长溪,或称福宁,迄今已达一千七证。所以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小百零四年,为闽东北最古老之县邑。”“几经变说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易,至雍正十二年(1734)乃定名霞浦,而县治②由于历史上畲族没有形成本民族的文以立。”霞浦县不仅历史悠久,拥有福建省字,因而其民族文化集中反映在口头传统与最长的海岸线,而且还聚居着众多的畲民。白传承上。歌谣是民族民间文化的载体,是口头露坑畲族村位于霞浦县溪南镇东北部葛洪山语言的典型,是口头传统的主要方式,霞浦下,是该县最大的畲族聚居地,也是第一批国“畲族小说歌”集

3、中反映出畲民的过去与历史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霞浦县“畲族小说记忆,并成为畲族文化传承和延续的主题,所歌”的发祥地。以对“畲族小说歌”的分析是认识和理解畲族“畲族小说歌”最早是由霞浦县白露坑一文化的重要工具。据《霞浦县畲族志》载,“小带的畲族歌手将汉族章回小说、评话唱本改说歌”属于畲族歌谣的一种,又称“全连本”或编而成的畲族山歌唱本,至今已有一二百年“戏出”,畲民俗称“大段”,属于长篇叙事歌,的历史。在畲民心目中,白露坑人钟学吉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霞浦畲歌,口传心授,(1856~1924)是他们引以为豪的第一代歌在晚清以后

4、出现借用汉字来记音的手抄唱王。“民国时期,他在伯父钟廷吉的熏陶启迪本,使用大量土俗字,其读音借用霞浦话(汉下,自幼喜爱歌谣,并且在担任福宁府山民会③语方言),其内容多取材于汉族民间神话故馆董事期间挖掘整理畲族民歌。”他改编或①编写的“畲歌”不仅有杂歌,如《花名歌》、《十事、传说、章回小说、评话唱本等。可见,“畲族小说歌”是畲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畲汉互贤歌》、《起书堂》等;而且还包括具有浓郁民动的显证,是在与汉文化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借族特色的“畲族小说歌”,其代表作品既有根用汉字记录保存、传承表述畲族文化的体现。据汉族章回小说、

5、评话歌本等改编写成的《长11909/2民族文学研究STUDIESOFETHNICLITERATURE连正歌》、《孟姜女》、《唐伯虎》等长篇小说歌;浦县松城镇旗下街3号,只是,繁华已逝,留也有根据畲族民间传说改编成的具有史诗性给今人的仅是那堵写满沧桑的土夯墙。该会质的叙事小说歌《高辛氏》,在族内被视为“祖馆虽已渐渐被人遗忘,但其对于闽东乃至浙公歌”,在不少场合用以替代《盘瓠王歌》;另南的畲民而言,已不仅仅是一座破落的建筑有根据历史上“畲民童生争取入学权利”这一物,而更是承载其历史记忆的有关祖辈畲民故事情节改编成的小说歌《钟良弼

6、》,它是钟互助、交流的符号,是小说歌沟通与传播的重学吉在福宁府(今霞浦县)“三明会馆”(旧称要场所,它的“所指”内涵已跨越时空传承至“山民会馆”)担任董事期间创作的又一部长今不断附加上新的时代意义。篇小说歌;另有定稿于民国10年,由300多口头传统的延续———畲族歌会首歌组成的最长一篇小说歌《末朝纲》,这也是钟学吉晚年的代表作。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畲歌具有文化空间上的意义,与畲民及《钟良弼》是钟学吉根据清嘉庆七年(1802)福其传承空间紧密相连。畲歌主要依托家庭、社宁府举行府试时,“县书串通监生诬指畲民不会,通过口头与手抄歌本

7、(如小说歌、礼俗歌)准与试”,畲族童生钟良弼愤然呈控上诉,官等方式得以传承,从而畲歌成为畲民生活中府才“例准一体应试”这一史实改编而成的。的一部分,以歌代言、以歌会友、以歌论事、以因而,民间流传“有山哈人的所在,就有钟学歌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等也成为畲民之间交流吉的歌”之说,闽、浙一带的畲民,从此尊崇钟情感的重要方式。唱歌的形式灵活多样,既有学吉为畲族“歌王”。“拦路截唱”也有“落寮唱”(即在一个固定的可以说,钟学吉首创了具有浓郁畲族特场所,或家中,或搭建的歌寮,畲族人聚集在色的歌言形式和文学体裁,在畲族民族文学一起盘歌会唱)。

8、二百余年来,白露坑村的传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此,钟学吉及统歌会一直是其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其小说歌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历史遗产畲族歌言得以传承与保留的渠道。然而,价值而成功申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在全球化、现代化的今天,畲歌传统却在日渐化遗产”。因而,白露坑、钟学吉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