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滇藏茶马古道上文化涵化

略论滇藏茶马古道上文化涵化

ID:38286558

大小:231.8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02

略论滇藏茶马古道上文化涵化_第1页
略论滇藏茶马古道上文化涵化_第2页
略论滇藏茶马古道上文化涵化_第3页
略论滇藏茶马古道上文化涵化_第4页
略论滇藏茶马古道上文化涵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论滇藏茶马古道上文化涵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0卷第1期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月Vol.30No.1JournalOfTibetNationalitiesInstitute(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Jan.2009略论滇藏茶马古道上的文化涵化———基于对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的田野调查周云水,魏乐平(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广东广州510275)摘要: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地处滇藏茶马古道咽喉位置,境内居住着藏族、怒族、独龙族、白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在长期的文化涵化中,藏传佛教逐渐渗透并融合进境内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中,形成了独具地

2、域特色的藏族文化丛。藏族文化主导下的多元文化共存产生了融洽的民族关系,不断促进察瓦龙社会和谐发展。关键词:文化涵化;茶马古道;察瓦龙;藏族文化丛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88(2009)01-0053-05人类学理论认为文化是社会的产物,每一种文106.75公里,总辖区面积4616.94平方公里。乡境化都是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并在发展中不断内的梅里雪山海拔高度6740米,南部河谷地带海变化。从不同文化或不同文化中同类现象的比较拔只有1750米左右,平均海拔2800米左右。乡政[1](P205)

3、中,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的发展水平,也可以看府驻地距离察隅县城230公里,处于一个半月形的到多元文化共存所形成的新的地域文化圈。本文根台地上,建筑临江傍山。察瓦龙乡至云南省贡山县据笔者近期对西藏东南部滇藏交界地段察瓦龙乡丙中洛乡公路(简称贡察公路),于2005年新建乡境内各民族文化的田野调查材料,比较分析了以藏村四级公路,全长91公里依山脊走势紧贴怒江,其①传佛教信仰为核心的藏族文化如何渗透、影响并融中云南境内有35公里,察隅境内占56公里。合独龙族、怒族的文化,从文化涵化与多元文化共察瓦龙乡下辖28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沿存的角

4、度阐述察瓦龙藏文化丛的形成,并探讨在这着怒江散落分布在两岸的坡地或半山腰上。全乡现一特殊地域中充分利用和谐民族关系促进社会发有1117户,6882人,其中壮年劳动力3482人,约展的问题。占全乡人口的51%,农业人口6662人,辖区境内居住藏族、汉族、傈僳族、白族、怒族、独龙族等多个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察瓦龙乡藏文化与民族。从云南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乡的秋那桶村开其他民族文化的涵化始徒步,沿着简易公路行走,大约三天就可以抵达察瓦龙乡最南端的怒族村寨松塔村。公路下方怒江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沿岸边的大块平地上错落有致地分

5、布着35栋藏式石线,察隅县东南部梅里雪山脚下,东南部与云南省墙泥土顶的民居,屋角插着迎风猎猎作响的经幡,德钦县、贡山县相邻,北部及东北部与昌都地区左清晨家家户户三层房顶香炉中燃烧的松枝飘着袅贡县相连,西部与察隅县的竹耳根镇、古拉乡相连。袅烟雾,此时你一定以为这里是藏族村寨,但是入察瓦龙是云南进入西藏的门户,位于滇藏茶马古道村仔细询问才知道该村215人却清一色是怒族。进的咽喉位置。察瓦龙乡东西长43.75公里,南北宽入村民家中,宽敞的房屋里正面墙的雕花木柜里挂[收稿日期]2008-09-20[作者简介]周云水(1978-),男,江

6、西赣州人,现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人类学。-53-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着班禅画像,下方供奉着净瓶清水,香油灯发出黄张小桌、蒲垫,供人歇息。富裕之家还有壁橱,内分豆样的灯火,一旁燃着的藏香正飘散着令人陶醉的三四台,每台都有三四个抽屉。如今扎恩村居住的香气。正墙中央摆放着铁制的藏式茶炉,铁皮烟窗独龙族、怒族和藏族采纳的婚姻形式基本上是一妻③直接通向屋顶,茶炉上的酥油茶壶冒着热气,空气多夫,家中几兄弟共同娶一个女子为妻。中弥漫着浓浓的奶香。侧墙用雕花木板作成的隔间摆放着巨大的瓦制水缸,上面挂

7、着一排精致的铜二、文化涵化过程中形成以佛教信仰为瓢。厨具、壁画无不向外人暗示藏族文化对这个怒核心的藏文化丛族村寨居民的影响力,但是与村民交谈后,你很快又能发现村民浓郁的怒族文化情结。文化涵化,英文Acculturation,意为“使文化移历史上察瓦龙处于茶马古道的咽喉部位,从云动”、“使文化适应”。美国人类学家唐纳德(R.Thurn-南怒江、迪庆等地运来的大量盐巴和茶叶,依靠人wald)认为“涵化是一种过程,而不是孤立的事”[2]。美背马驮的方式源源不断地输入林芝与昌都地区。松国人类学家霍伯尔(E.A.Hoebel)以为“文化涵

8、化是两塔村寨的怒族群众都会讲怒族话和藏话,大抵是因个社会之间相互影响或互动的过程”[3](P495)。哈维兰为过往的多是藏族客商,马帮走累后在村中歇脚,(W.A.Harviland)以为“文化涵化是指有着不同文化村民拿来农产品与其交换,久而久之便学会了一口的人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