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育遭遇怨恨_教育怨恨的成因_负面影响及化解之道

当教育遭遇怨恨_教育怨恨的成因_负面影响及化解之道

ID:38281404

大小:134.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8

当教育遭遇怨恨_教育怨恨的成因_负面影响及化解之道_第1页
当教育遭遇怨恨_教育怨恨的成因_负面影响及化解之道_第2页
当教育遭遇怨恨_教育怨恨的成因_负面影响及化解之道_第3页
当教育遭遇怨恨_教育怨恨的成因_负面影响及化解之道_第4页
资源描述:

《当教育遭遇怨恨_教育怨恨的成因_负面影响及化解之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学术月刊2010.10EDUCATIONRESEARCHMONTHLY当教育遭遇怨恨———教育怨恨的成因、负面影响及化解之道■吴加琪摘要:怨恨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气质,教育怨恨感源于外在的社会结构及人们自身的虚弱感,在平等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相互比较并将自身教育利益受到的伤害归因于社会,从而产生教育怨恨。教育怨恨感导致了民众教育冷漠、价值位移并造成了社会群体的分裂等消极影响,为此,我们需要从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着手,对教育怨恨进行预防和疏导。关键词:教育;怨恨;消极影响;疏导作者简介:吴加琪,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

2、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江苏南京210044)。一、怨恨的内涵虚弱是现代人内在情感气质的重要特征,它既可能怨恨是一种人性的心理情感,在现代社会,怨恨活是自身体质也有可能是社会地位的低下或外在压力造成跃于人们的情感领域,规约着现代人的伦理价值观念,体的。“怨恨首先限于仆人、被统治者、尊严被冒犯而无力自现了现代人的道德和精神气质,成为向外倾泻精力的无卫的人。”[4]强者会进行反抗,弱者则因其自身的体力或精止境活动欲的动机结构,并最终成为社会改革的原动力神的软弱感,只能在延宕中选择暂时的隐忍,“这些情绪推动着现供

3、社会精神之形成。尼采认为,“怨恨发自一些既在内心猛烈翻腾,又感到无法发泄出来,只好咬牙强行人,他们不能通过采取行动做出直接的反应,而只能以一隐忍。”[5]当隐忍感冲破了个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时,怨恨种想象中的报复得到补偿”,[1]舍勒对怨恨的界定更为明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怨恨感因个体确,“怨恨是一种有明确的前因后果的心灵自我毒害。这的反复体验而逐渐加深。我国现行法律赋予了每个公民种自我毒害有一种持久的心态,它是因强抑某种情感波受教育的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个体的自身差异,动和情绪激动,使其不得

4、发泄而产生的情态……这种自造成了包括教育权利在内的公民实际享有的政治、经济、我毒害的后果是产生出某些持久的情态,形成确定样式文化权利的失衡,民众的公共教育权利正在受到伤害,并的价值错觉和与此错觉相应的价值判断。”[2]怨恨是一种与弱势群体脱离。在现代社会的变迁中,职业分化导致了被动的情感反应,在产生这种情绪前,怨恨者必须曾经遭人们身份的差异,手工业者、小市民、进城务工人员等弱受过他人的伤害,由于自身的“无能”或“软弱”感,对他们势群体在社会结构的变动中感到自己失去了本来属于自的所受的伤害无法立即做出相应的反击,

5、必须隐忍以伺己应有的教育资源,因此更容易形成怨恨的心态。在反复机报复,这种情感经报复、恼恨、嫉恨、厌恶等情感积累转地体验着教育权利被践踏的过程中,人们产生了无能感、化上升为怨恨。究其本质,怨恨心态是一种生存性伦理的挫折感、报复感,并导致怨恨。情绪,涉及生存性的伤害、生存性的隐忍和生存性的无能(二)公民权利的平等———怨恨产生的社会条件感,反映的是一种特殊样式的人之共在关系。在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等级观念的存在使得每个二、教育怨恨感产生的原因人都觉得自己的位置是被安置好的,自己无力改变,人们“怨恨产生于一个人为他

6、人或环境所迫,不得不继的自我评价和要求只是在自身所属的阶层范围内进行比续呆在自己所不满意,与自我评价不相称的环境中的时较,这限制了怨恨心态产生的可能条件。现代社会中,随候。”[3]作为一种心理情感,它的产生一般有以下原因:着社会平等的文化制度的出现,平权感和平等理念已成(一)个体自身的虚弱———怨恨形成的内在根源为人们的价值理念,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政治、经济、21教育学术月刊2010.10文化权力经常发生位移,当个体或群体的身份和社会角众对教育的冷淡与漠不关心,本质上却暗含着民众对当色认同与其在社会既定秩序

7、中的定位产生实际差距时,前教育政策的对立与仇恨,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无声抗议。怨恨心态就容易产生。“在这一社会中,人人都有权利与教育冷漠的影响是可怕的,“最应当反对的是漠不关心,别人相比,然而,事实上又不能相比,这种社会结构也必而不是无政府状态或专制,因为漠不关心可以几乎分毫然会积聚强烈的怨恨。”[6]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不差地创造无政府状态和专制。”[10]教育冷漠不是永久性家,“社会公义、社会平等、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精神的基的,当民众的忍耐达到极限时,人们将在“沉默中爆发”,本理念,平等则是社会主义精神的

8、核心,”[7]宪法规定了每以“政治参与爆炸”[11]的形式为自己“讨回公道”,对社会个公民平等的权利,教育权利的平等是一个社会根本性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的平等。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转型期,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二)价值的位移待于进一步的完善,造成了公民的平等教育权利并没有“价值位移植根于由若干时代、尤其是权威性的生得到保障,人们总是切身地体会到了社会教育的不平等,活支配的时代聚积起来的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