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絮凝沉淀实验

实验四、絮凝沉淀实验

ID:38262265

大小:14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6

实验四、絮凝沉淀实验_第1页
实验四、絮凝沉淀实验_第2页
实验四、絮凝沉淀实验_第3页
实验四、絮凝沉淀实验_第4页
实验四、絮凝沉淀实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四、絮凝沉淀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上海江科教学器材有限公司絮凝沉淀装置(4组实验)型号:GJK28一、实验目的水处理中经常遇到的沉淀多属于絮凝颗粒沉淀,即在沉淀过程中,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都有所变化,随着沉淀深度和时间的增长,沉速越来越快。絮凝颗粒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难以用数学方式来表达,只能用实验的数据来确定必要的设计参数。通过实验希望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絮凝沉淀特点和规律;2、掌握絮凝沉淀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整理方法。二、实验设备与材料1、水泵2、配水箱3、搅拌装置4、配水管阀门5、水泵循环管阀门6、各沉淀柱进水阀门7、各沉淀柱放空阀门8、排水管9、取样口(1)沉淀柱:有机玻璃沉淀柱,

2、直径D=100mm,柱高1700mm,沿不同高度设有取样口。(2)配水及投配系统:配水箱、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等(3)取样设备(自备):定时器、烧杯、移液管、磁盘等。(4)悬浮物分析所需设备及用具(自备):分析天平(感量0.1mg)、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等。(5)水样(自备):城市污水或人工配水等。三、实验步骤(1)将欲测水样倒入进水槽进行搅拌,待搅拌均匀后取样测定原水悬浮物浓度(SS)。(2)开启水泵及各沉淀池的进水阀(3)依次向1~4沉淀柱内进水,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时,关闭进水阀门,同时记录沉淀时间。4根沉淀柱的沉淀时间分别是20min、40min、6

3、0min、80min、100min、120min。(1)当达到各柱的沉淀时间时,沿柱面自上而下依次取样,测定水样悬浮物浓度。(2)将实验数据记入表1,计算结果记入表2表1絮凝沉淀实验数据记录表柱号沉淀时间/min取样点编号SS/(mg/L)SS平均值/(mg/L)取样点有效水深/m备注1201-11-21-31-41-52402-12-22-32-42-53603-13-23-33-43-54804-14-24-34-44-551005-15-25-35-45-561206-16-26-36-46-5表2各取样点悬浮物去除率E值计算表沉淀柱1234沉淀时间/m

4、in沉淀水深/m204060800.250.50.7511.251.5四、实验相关知识点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以下的絮凝颗粒,在沉降过程中颗粒之间会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絮凝作用的沉淀称为絮凝沉淀。给水工程中的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淀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絮凝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使颗粒粒径和质量凝聚变大,从而沉降速度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降实际是一个变速沉降过程。在实验中所说的絮凝沉淀颗粒的沉速食该颗粒的平均沉淀速度。絮凝颗粒在平流沉淀池中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不同于自由沉淀的直线运动。在沉淀池内颗粒去除率不仅与颗粒沉速有关,而

5、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因此在沉淀柱内,不仅要考虑器壁对悬浮颗粒沉淀的影响,还要考虑沉淀柱高对沉淀效率的影响。实验装置,每根沉淀柱在高度方向每隔150~250mm开设一取样口,柱上部设溢流孔。将悬浮物浓度及水温已知的水样注入沉淀柱,搅拌均匀后开始计时,每隔20min、40min、60min、……分别在每个取样口同时取样50~100mL,测定其悬浮物浓度并利用下式计算各水样的去除率。(式1)以取样口高度为纵坐标,以取样时间为横坐标,将同一沉淀时间与不同高度的去除率标注在坐标内,将去除率相对的各点连成去除曲线,绘制絮凝沉淀等去除率曲线。静沉重絮凝沉淀颗粒去除率的计算

6、基本思路和自由沉淀一致,但方法有所不同。自由沉淀采用累计曲线计算法,而絮凝沉淀采用的是纵深分析法,根据絮凝沉淀等去除率曲线,应用图解法近似求出不同时间、不同高度的颗粒去除率,图解法就是在絮凝沉淀曲线上作中间曲线,计算见图,去除率分为两部分。(1)全部被去除的悬浮颗粒。即指在制定的停留时间T及给定的沉淀池有效水深H0两直线相交点的等去除率线所对应的E值,它只表示的那部分完全可以去除颗粒的去除率。(2)部分被去除的悬浮颗粒。悬浮物沉淀时,虽然有些颗粒小,沉速小,不可能从池顶沉到池底,但处在池体的某一高度时,在满足时就可以被去除。这部分颗粒是指沉速的那些颗粒。这部分

7、颗粒的沉淀效率也不相同,其中颗粒的沉速快。其计算方法、原理和分散颗粒沉淀一样,用图解法,因中间曲线对应的不同去除率的水深度分别为h1、h2、hi、…,则近似地代表了这部分颗粒中所能沉到池底的比例。这样可将分散颗粒沉淀中的用代替。综上所述,总去除率用下式计算(式2)五、实验结果整理(1)实验基本参数整理实验日期年月日水样性质及来源沉淀柱直径D=柱高H=水温/℃原水悬浮物浓度SS0(mg/L)绘制沉淀柱及管路连接图(2)实验数据整理。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计算各取样点的去除率填在各取样点的坐标上。(3)在以沉淀时间T为横坐标,以深度H为纵坐标,将取样各点的去除率填

8、在各取样点的坐标上。(4)在上述基础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