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和治疗的回顾与展望

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和治疗的回顾与展望

ID:38260067

大小:1.10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和治疗的回顾与展望_第1页
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和治疗的回顾与展望_第2页
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和治疗的回顾与展望_第3页
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和治疗的回顾与展望_第4页
资源描述:

《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和治疗的回顾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4月第12卷第2期ChinJContempNeurolNeurosurg,April2012,Vol.12,No.2·113··专论·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和治疗的回顾与展望【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药物疗法;综述【Keywords】Myastheniagravis;Drugtherapy;ReviewDOI:10.3969/j.issn.1672⁃6731.2012.02.003ReviewandperspectiveofpathogenesisandtreatmentinmyastheniagravisLIZhu⁃yi,ZHANGWeiD

2、epartmentofNeurology,TangduHospital,theFourth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Xi'an710038,Shanxi,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IZhu⁃yi(Email:lizhuyi@fmmu.edu.cn)FundProject: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30870841);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30972721)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乙酰胆碱受

3、体明)和美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有效。此外,对于(AChR)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系统参与,主重症肌无力和胸腺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也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AChR的自身免疫性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901年Laquer首先报告重症肌疾病。随着免疫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对重症肌无力无力患者伴有胸腺异常;1905年Buzzard报告重症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肌无力患者的胸腺病理存在淋巴溢;1960年识,笔者就此简要概述。Simpson提出了重症肌无力的自身免疫学说,并据一、历史回顾此逐渐开展免疫抑制、抗胸腺球蛋白和血浆置换英国生理学家Thoma

4、sWillis于1672年首先描(PE)等治疗方法;1973年Lindstrom建立了放射免述了首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表现,1879年英国疫测定AChR抗体的方法,并应用从电鳗器官提取医生SameulWilks首先描述了第1例重症肌无力危的AChR主动免疫家兔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象,1895年Jolly将该病命名为“假性麻痹性重症肌肌无力(EAMG)动物模型;1980年Norcross建立酶无力”。1934年Walker根据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与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ChR抗体的方法。箭毒中毒相似,开始应用毒扁豆碱治疗此类患者并简言之,对于重症肌无

5、力本质的深入研究仅30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认为其发病机制是由于神年,其间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初开始详细了解重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乙酰胆碱合成和释放障碍所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20世纪30年代提出病变定位致。1935年Viet在波士顿总医院设立了第1所重症于神经肌肉接头处;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病变机制肌无力诊所,以口服或静脉注射甲基硫酸新斯的明与自身免疫有关;20世纪70年代初阐明病变位于神作为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手段;1953年美国西达赛奈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的AChR。重症肌无力是目(Cedars⁃Sinai)医院重症肌无力诊所的Osserman医前抗原抗体和

6、免疫学发病机制相对明确的自身免生将短效腾喜龙用于诊断性治疗,效果更佳,并加疫性疾病之一,并有可能成为攻克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广泛应用;1954年和1955年Osserman医生和的突破口。Schewab医生分别提出吡啶斯的明(也称溴吡斯的二、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环境因素与免疫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可能是导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30870841);致重症肌无力发病的始动机制。其中,环境因素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30972721)作者单位:710038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要包括微生物如某些病毒的感染、某些药物如氨基通讯作者:

7、李柱一(Email:lizhuyi@fmmu.edu.cn)糖苷类抗生素或D⁃盐酸青霉胺等的使用;而免疫遗万方数据·114·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4月第12卷第2期ChinJContempNeurolNeurosurg,April2012,Vol.12,No.2传因素则取决于不同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三、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和分型基因、T细胞受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等化学物某些特定的横纹肌群表现出具有波动性和易质的基因多态性等。它们可能决定了罹患重症肌疲劳性的肌无力症状,晨轻暮重,持续活动后加重、无力的易感性,并与种族、性别、发病年龄、伴随胸休息

8、后可缓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